首页 > 资讯 > 热饮“暖胃”,也“烫手”

热饮“暖胃”,也“烫手”


随着新一轮寒潮来袭,凌冽的寒风也给整个饮品市场带来了更多寒意。
在此等背景下,无论是现制饮品企业还是即饮品牌,纷纷开始给产品“加热保暖”。现制饮品品牌开始纷纷推出更多热饮单品,而即饮品牌则纷纷将产品送入暖柜,并希望借此来给消费者增添一丝暖意的同时,能抚平饮品单季带来的销量“忧伤”。

图片来源:罗森Lawson上海

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哪款饮品是因为热饮而走红,并且也没有哪个业态是因暖饮而“出圈”的。

饮品市场集体“加热”

随着气温接连骤降,一入喉便让人全身感觉到温暖的热饮无疑是当下“最抚凡人心”的单品。在消费新需求的驱动下,整个饮品市场开始集体对产品“加热”。

在现制茶饮市场,每到冬天都是他们热饮单品的“旺季”。据喜茶的相关数据显示,寒潮预警发布后的三天内热饮销量增幅同比达40%,在北部、中东部等大幅度降温区域,喜茶门店热饮销量环比增幅最高近160%。

而除了喜茶之外,像茶百道、沪上阿姨以及库迪、COSTA等各大现制茶饮和咖啡品牌,都相应的推出了热饮新品或增加了热饮单品的数量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在库迪咖啡的菜单上,仅当季新品就多达五款,且冷热可选。

和现制茶饮一样,即饮品牌也纷纷“走进”暖柜。

图片来源:小红书

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暖柜里的饮品也变得越来越多样。比如从最初的豆浆(奶)、咖啡,现在还能买到各种茶饮料、乳茶及果味饮料。

当然,和消费旺季时一样,目前暖柜里的主流品牌除了有可口可乐、百事、农夫山泉、雀巢、统一、康师傅这些老牌劲旅,也有元气森林等一些年轻品牌。

“挑剔”的热饮市场

虽然各大饮品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热饮方式来增加消费者的复购频率,相比现制茶饮的“灵活应对”,即饮市场就要显得被动很多了——暖柜成为即饮品牌们冬季“加热”的唯一路径,但并不是所有饮品都适合“热饮”。

图片来源:小红书

首先从包装层面看,目前主流的饮品包装包括PET塑料瓶、铝(铁)罐或瓶等方式。其中,PET塑料材质的耐热度只能到70℃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温度就可能出现鼓包,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暖柜的温度都设置在40-50℃左右的重要原因。

相比PET塑料瓶,铝、铁包装的产品则更适合加热,比如农夫山泉的炭仌咖啡。

在从产品品类上看,像咖啡、茶饮等产品就适合加热饮用,并不会对口感带来太大的影响,也有一些饮料明确标注了“冷热均可饮用”“可加热饮用”等。

但并非所有产品都是如此,比如一些果味饮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口感会变得更加酸涩,而像统一阿萨姆奶茶感觉是适合热饮的,但其瓶身上却直接表明了“本品不宜加热”。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热饮单品时,也要留意产品标签上是否适合加热或加热温度的上限。

另外,大部分即饮产品都适合“开盖即饮”或“冷藏饮用风味更佳”,反而在加热之后口感不一定会变好,反而还会加快产品的“变质”。比如在一些便利店会对热饮单品重新规定“最佳饮用期”,比如一些常规保质期在12个月左右的产品,加热之后可能只有半个月甚至更短。

因此,这对于终端销售层面,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对产品进行梳理和掌控,这无疑就增加了销售成本。并且,除了写字楼周边或者一些像7-11、全家、罗森、美宜佳等便利系统外,大多数终端并没有暖柜,这也使得热饮的受众和覆盖面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暖饮”是桩好生意吗?

“热饮”的一切问题都在于它需要加热。

从暖柜的归属权来看,目前暖柜的拥有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上述便利店属于自有(但大多也是品牌方赠送或者置换的),还有一种则属于企业投放的,比如三得利、李子园和元气森林都有在市场上投放暖柜。

图片来源:小红书

通常来说,便利店属于连锁系统,一般企业会给到这类终端很大的“照顾”,毕竟这些终端对于品牌来说不仅有品牌展示的作用,而且能带来不错的销量提升,因此厂家不仅不会向这些终端收取设备费用,反而还可能倒给他们付一些场地费、电费等。

有业内人士对食评方表示:对于品牌方(厂家)投放给经销商的暖柜设备,通常经销商就需要付给企业商品保证金,在指定周期内确保品牌方的产品陈列和销售。待约定周期到期后,暖柜归属于经销商,品牌方再将保证金退还给经销商。

此等背景下,暖饮生意就显得有些“烫手”了。

对于终端而言,暖柜的空间有限,能够产生的品牌提升效应有限。并且,能够容纳的产品也更少,无形中也加剧了暖柜中的产品竞争。如此条件之下,暖柜也就成为了豪横企业的“秀场”。

此外,像全家、罗森这类便利店,本身就有自己的现制热饮,比如咖啡、豆浆,无形当中也和暖柜中的即饮产品产生了竞争。并且,暖柜中的即饮产品温度最多只能算“温”,并不算高,对于有热饮需求的消费者而言,暖柜中的产品或许还不够“暖”。

而对于经销商而言,一方面,经销商是否有合适的终端愿意配合放置暖柜?毕竟暖柜对产品的流通性有要求,而且还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来理货;另一方面,其经营的品类是否有足够利润空间来支撑更高的销售成本,比如更加频繁的产品调换等。

从品类竞争的角度看,暖饮市场的竞争对手本不在暖柜当中,而在于和街边的现制业态。毕竟,相比暖柜里7、8元/瓶的各类饮品,除了自己DIY之外,现制茶饮的产品也反而显得更有性价比了。

END

声明:本平台推文旨在分享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荐读↓↓↓
“双管齐下”的承德露露又推新了,能否摆脱原有困境犹未可知

2023年,关于“吃吃喝喝”的生意最明显的趋势——“下沉”
大窑饮品“重兵”布阵华南市场,要和王老吉、天地壹号们在餐饮渠道上“火拼”
方便面行业提速换挡?今麦郎欲用0油炸“绿牛”领跑
休闲零食行业PK质价比,三只松鼠“高端性价比”胜算几成?
预制菜要重新“正名”?网传官方或将有大动作
一个月时间“君乐宝进、新乳业退”,现制酸奶成“围城”


相关知识

麻辣烫暖胃又暖身,那冬天怎么吃麻辣烫更健康呢
冬天多喝热水,热水怎么喝才是暖身又暖胃
9款冬日热饮,暖心又暖胃
秋冬必备!热橙茶,暖心暖胃
推荐5款冬季热饮,好喝暖胃,再也不怕手脚冰冷了
手热饮食禁忌
秋冬必备!4款蜂蜜热饮,暖心又暖胃
秋冬热饮推荐:8款养生饮品让你暖暖过冬
6款热汤茶饮 冬季暖胃减脂
胃喜暖恶寒 饮食“八宜”原则可防胃病

网址: 热饮“暖胃”,也“烫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