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建议是:如果感觉很疼,千万不要勉强出去跑;先休息一两天,等不疼或痛感基本消失了再跑。
当跑步时遭遇伤痛,又不清楚具体原因时,最好的办法是排除法。
你说你之所以脚疼,是因为“前段时间跑过4公里,后来大概过了一个月没跑,现在刚开始跑,前天跑8公里后,做了100个深蹲”。
据此分析起来,你的疼痛应该是锻炼量没有循序渐进导致的。
以前你跑过4公里,为什么停了一个月之后,要一下子倍增到8公里?
跑步要避免伤痛,有个10%原则:每周增加的跑量,不应超过上周跑量的10%。每次的跑量增幅最多也是以此为上限。
何况你是中断相当长时间后(初学者停跑一个月,功力基本已经荒废殆尽)才重新跑步,第一次跑步时,应该从以前跑过的4公里,甚至可以再少一些,从3公里开始,“而今迈步从头越”。
然而你不仅把跑量翻番,而且还加码100个深蹲,这不是自找苦头吃的么?你说“大腿面感觉挺疼的,走路都疼”,应该就是深蹲导致的股四头肌酸痛。
因此,等你疼痛消失、恢复跑步时,记得不要贪多,第一次先三四公里、最多不超过5公里起步,跑后确定没问题,再慢慢加量。深蹲还是等以后再做吧。
话说回来,初学跑步时遭遇伤痛,也是在所难免的。建议先降速减量,如果疼痛没有缓解、实在难以忍受再停跑。
孔子主张,儿子在挨老爸揍时,正确的对策应该是学习舜的做法:“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对咱们跑步者来说,可以“小痛则受(忍),大痛则走”——这里真的是走路,不是古文中的“跑”。
笔者就是这样过来的:从5年前开始跑的偶尔会有小伤小痛,到如今彻底摆脱伤痛困扰,最多只是跑完马拉松后腿脚有点酸胀。
村上春树在他那本跑步名著的序言中,引用了一句与疼痛相关的真言:“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
中译本的“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后半句翻译错了,正确的意思是:“疼痛无法避免,但是否要继续受罪,你却可以选择。”
出现不严重伤痛之后,要不要接着跑?这只能由你自己来作出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