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卡路里的作用
卡路里,简而言之,是衡量能量的单位,特指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当我们消化并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时,这些营养物质会转化为能量,支持我们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无论是体育活动还是日常活动。若我们摄取的能量足以满足日常需求,那么这些多余的能量最终可能转化为脂肪并储存在体内。因此,长期摄入超过身体所需能量的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相反,若我们长期摄入的能量不足以满足日常需求,身体则会寻找其他能源来弥补不足,可能导致肌肉和脂肪的流失。
1.1 ▍ 卡路里的定义
卡路里是能量的单位,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支持。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是关键,无论是在减肥、增重还是维持体重方面。饮食与锻炼的平衡对于健康体重尤为关键。卡路里,作为衡量能量的单位,对于维持我们生命系统中所有重要功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营养研究领域,一个被广泛接受且有力的发现是:卡路里的平衡是决定长期体重的唯一因素。
1.2 ▍ 卡路里的摄入建议
在饮食中,卡路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约60%的健康影响(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与卡路里水平紧密相关。这意味着,仅仅通过控制卡路里的摄入,我们就能获得显著的健康益处。例如,那些经常食用垃圾食品、饮食不规律或缺乏足够蛋白质的人,只要他们能够保持适当的卡路里摄入,仍然有可能保持健康。
饮食结构需包含充足蛋白质、纤维等,避免过度关注单一营养素。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微量营养素以及其他重要的营养素,以满足身体的各种需求,非常重要。
1.3 ▍ 影响卡路里需求的因素
身高、肌肉量、性别和年龄等均影响卡路里需求。明确这些因素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高个子的人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和体热产生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卡路里来维持生命活动。
尽管每个人的基因代谢速度都不同,但饮食、锻炼和日常活动同样对卡路里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1.4 ▍ 科学的减肥方法
1.4.1 ▍ 增加蛋白质与饱腹感
高蛋白食物,如瘦肉、低脂乳制品以及高蛋白植物性食品,已被证明能有效增加饱腹感。即便在减肥过程中需要控制卡路里的摄入,通过增加这些蛋白质的摄入,可以显著减少饥饿感。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的抗饥饿效果是短暂的,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蛋白质,而非仅在某一餐或两餐中大量摄取。
1.4.2 ▍ 多吃蔬果与减少进餐
蔬菜和水果,特别是新鲜蔬菜,富含纤维和水,不仅低热量还具有很高的体积。它们在胃中占据大量空间,向大脑发出饱腹信号。虽然这种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长期坚持会大有裨益。新鲜蔬果有助于长期减少饥饿感和卡路里摄入。
1.4.3 ▍ 减少饱和脂肪与糖
食物味道奖励假说(FPRH)指出,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味道丰富的食物,而非平淡无味的。垃圾食品中往往充斥着饱和脂肪和糖分,它们的味道确实令人难以抗拒。然而,这两种成分的能量密度极高,意味着每咬一口都会摄入大量卡路里。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可降低卡路里摄入量,并减少对更多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1.4.4 ▍ 杜绝因无聊而进食
有时,人们会因无聊而选择进食,这并非罕见。与朋友分享美食,或是在观看视频时享用,确实能带来愉悦。然而,若将食物主要视为一种娱乐、抗倦或舒适的方式,那么摄入的卡路里可能会迅速增加。将进食视为日常活动的一部分而非娱乐可减少非必要卡路里摄入。
022. 体重与健康
2.1 ▍ 理想体重的重要性
体重与卡路里摄入紧密相关,是健康的关键指标。过低或过高的体重都会带来健康风险,维持适度体重至关重要。从长远角度看,摄入适量卡路里以提供充足能量并支持身体结构是维持生存与健康的关键。若体重处于健康范围内,则可能意味着个体正获取适量的卡路里以维持健康状态。
2.2 ▍ 超重与健康风险
肥胖带来重大健康风险,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对身体结构和功能造成压力。超重的时间和程度影响健康损害。在现代西方世界中,虽然超重问题更为普遍,但低体重同样不容忽视。过量脂肪的积累,往往是由饮食过量和运动不足所致,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
体重不断增加,就会对身体各个系统施加过大的压力,最终导致健康状况的严重恶化。因此,保持适中的体重和热量平衡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体重(以及热量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控制卡路里的摄入,我们可以实现健康体重的维持和改善,从而迈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需要确保摄入足够的其他营养素,以满足身体的全面需求。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科学计算摄入卡路里:掌握健康饮食第一步(摄入卡路里如何计算)
卡路里怎么算:科学理解热量摄入与消耗
合理搭配饮食 科学控制卡路里
如何合理利用饮食控制卡路里摄入,达到减重效果?
“卡路里摄入与卡路里消耗:是否重要?”
健康饮食:每日1500卡路里的摄入指南
卡路里摄入标准
每日卡路里摄入量:健康饮食的关键
卡路里是什么 每天摄入多少卡路里最合适
一天摄入多少卡路里合适
网址: 科学饮食与健康:卡路里的作用及合理摄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