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已喝了多泡,剩下的茶叶渣,价值似乎已经被榨干了。其实不然,心灵手巧的爱茶人,还能用这些茶叶渣来做熏香呢?
除此之外,茶叶渣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常常被人忽视。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老茶友,喝完茶,不会将茶叶渣直接倒掉,而是把脸凑近,端详它的形态。他们在看什么呢?看茶的品质。
在专业的茶叶评审中,茶叶渣——专业点叫“叶底”,是评审的维度之一。
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吸水膨胀,会显现出原本的形态。一款茶,如果在采摘、加工、存储中出现问题,叶底就会将问题暴露无遗。
那么,我们通过叶底看品质,需要观察哪些方面呢?主要是嫩度、色泽、匀整度、舒展度。
(一)嫩度
嫩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茶芽与叶片的比例,二是总体叶质的老嫩。
我们拿到的成茶,经过萎凋、揉捻、压饼等工序,干茶呈卷缩状态,不太容易分辨芽叶。但是,叶底是茶叶泡开的状态,芽叶放松,就能清晰地展现出它们的真实姿态。
这时候,取出一些茶叶,将其摊开,我们就能看出它是单芽,还是一芽一叶,抑或是一芽三四叶。我们还可以看出枝条的粗细、芽叶的大小。
除了用眼睛看,还需要用手捏:厚软有韧性的为嫩,柔软但薄的一般,又硬又薄、放手后即刻松开的为老;叶脉无隆起、平滑的为嫩,叶脉隆起的为老;叶缘锯齿平和的为嫩,明显的为老。
关于茶的嫩度,我们之前发布过一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感兴趣可以读一读:《六大茶类对原料的嫩度有着怎样的要求?》。
(二)色泽
叶底的色泽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茶的原料情况和加工优劣。
为了减少光线、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观察叶底的色泽,最好是将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着看。总体来看,需要观察三点——
1.深浅
茶的色泽深浅能够反映茶的发酵程度,需要结合每款茶应有的色泽要求来看。比如,绿茶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如果有焦叶、红叶、红梗子就更不好;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的特性,红绿面积的占比可以反映发酵的轻重。
2.润枯
“润”表示色泽油润有光,一般是成茶新鲜度高;“枯”表示无光或光泽少,显得干枯,可能是鲜叶粗老,或加工不当。
3.鲜暗
“鲜”表示色泽鲜艳、鲜活;“暗”表示色泽暗沉,一般是鲜叶粗老,或加工不当。
(三)匀整度
所谓匀整度,就是茶的老嫩、大小、厚薄的均匀程度和完整程度。
茶的匀整度和茶的采摘、加工有关。如果采茶时不加辨别,一把抓,或者加工时将不同品质的茶叶混在一起,不按标准进行揉捻、挑拣,那么叶底反映出来的就是很不匀整,杂乱无章。采摘不均匀、挑选不到位,最终很可能导致叶片受力不均,成茶口感均衡性较差。
通过观察匀整度,我们还可以判断一款茶是否经过拼配而来。但是,并非所有拼配都是不好的。
(四)舒展度
叶底的舒展度与茶的活性呈正相关。
一般而言,质量好的茶或新茶,叶底会十分平整;而质量差的茶或陈茶,叶底只能局部展开,看起来会皱巴巴的,没有弹性。
但是,也有例外。这里仅略举一二:一些揉捻较重的茶,如部分乌龙茶,完全舒展后仍会稍有卷曲,这是正常的;一些茶本身存有缺陷,但可以通过加工来掩盖或者提升,如叶底紧缩黑硬可能是因为重火炭焙。
一杯茶,是多项条件的综合结果,端详叶底只是一个方面。要想准确地判断茶的品质,千万不要忘了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
百闻不如一试,赶快看看你杯中的茶叶渣,体验一下观叶底辨品质吧!
关注【常青树茶业】了解更多茶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