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在中国的厨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每道菜肴的烹饪都离不开它的参与。据研究显示,人体所需的八大营养素中,高达70%的脂肪酸源自食用油。然而,许多中国家庭存在“油分泛滥”的问题,过多的油摄入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问题紧密相连。因此,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并正确使用,对维护我们的健康显得尤为关键。
究竟如何食用食用油才最利于健康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日烹饪用油量应控制在25~30克以内。为了有效控制油脂摄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接下来,我们将介绍7种做菜时减少用油的技巧,助您轻松实现健康烹饪。
少油并非仅指一餐中单个菜肴的油量,而是指整桌菜肴都应控制在适量范围内。在食材搭配上,应注意鱼肉类与青菜类的平衡,同时采用红烧、煎炸等高油烹饪方式与蒸煮等低油方式相结合。
烹调素菜时,减少用油量,可以利用浓郁的佐料如鸡汤、蚝油等进行调味,如尝试腐乳炒空心菜、蚝油扒生菜等菜肴。
对于茄子等吸油性强的蔬菜,可采用先蒸后烧或干炒去水的方法,以减少烧制过程中的吸油量。
通过提前腌制肉类,如用香料提香、入味,可实现在烹饪时即使减少用油也能保持香味。例如,蒸炖肉类时加入香菇、蘑菇增鲜,烤鱼前撒上孜然、小茴香、花椒粉等。
将过油步骤改为焯水,利用沸水迅速烫熟肉类,再与青菜一同翻炒,这样既保持了肉类的鲜美口感,又减少了油脂的摄入。
对于五花肉、肥牛等高油脂肉类,可先煸炒几分钟使油脂充分析出,再加入其他食材翻炒,既省油又不腻。
炒好的菜肴不要急于出锅,稍微倾斜锅子使多余油脂流出后再装盘,尤其适用于青椒、豆角等吸油较少的蔬菜,有效避免食物浸泡在油脂中。
“油”作为每餐不可或缺的成分,其实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并不全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并纠正关于食用油的三大常见误区。
误区
认为吃油多样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实际上,尽管油脂名称各异,但其脂肪酸构成可能相似。例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在脂肪酸构成上具有共性;花生油与米糠油相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也属于同一类别;亚麻籽油与紫苏籽油则较为相近。在替换不同油脂时,应依据脂肪酸构成的不同来选择,如用葵花籽油替换花生油,或用茶籽油替换亚麻籽油,这才是科学的做法。
误区
认为煎炸过的油可以用来炒菜。这种观念需要纠正。事实上,经过高温加热的油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产物,对健康不利。若确实需要二次利用,应避免再次高温加热至冒烟。可以考虑用“回锅油”来煮汤或做花卷等烹饪方式,以充分利用并减少浪费。
误区认为患病人群和家人应吃相同的油。这种观点需要纠正。对于心脏病人群,医生建议优先选择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这些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而对于血脂高的人群,则应减少花生油、玉米油的使用,尤其是煎炸做菜时,同时建议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以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此外,那些喜欢吃各种酥脆食品的人也需要注意,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饱和油脂,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对健康不利。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烹饪“减油”攻略:专家推荐的多招健康吃油
健康少油烹饪秘籍大揭秘
烹饪常识书籍 , 烹饪书籍有推荐吗?
橄榄油烹饪秘籍,厨房更健康
家庭健康饮食的烹饪技巧与秘籍.docx
选油秘籍!健康烹饪必备
【菜谱书籍】家常食谱书籍推荐 烹饪书籍排行榜 烹饪食谱书籍菜谱大全
一勺油毁了全家健康!专家推荐7招烹饪“减油”
减少油脂摄入,有没有低脂的烹饪方法推荐?
少油少盐的健康烹饪方式
网址: 烹饪中的“减油”秘籍:专家推荐的健康食用油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