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拆解体重管理赛道:千亿市场突围战,GLP

拆解体重管理赛道:千亿市场突围战,GLP

借力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东风下,中国减重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政策驱动与市场扩容:千亿赛道的底层逻辑

根据行业数据,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且年轻化趋势显著,催生了逾2.7亿的潜在临床需求群体。

政策首次将肥胖症定义为需要长期干预的慢性病,并将药物治疗纳入规范化诊疗体系,叠加医保支付改革(如浙江、北京等地试点将部分减重药物和服务纳入医保),直接推动市场规模向千亿级迈进。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而整体体重管理市场(含器械、服务、食品等)规模预计突破万亿。

二、品类分化与技术迭代:六大核心赛道的竞争格局

减重药物:GLP-1主导市场,口服化与多靶点成创新方向

1.GLP-1类药物统治市场

以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成为市场绝对主力。诺和诺德与礼来双雄垄断中国95%份额,司美格鲁肽2023年全球销售额突破210亿美元,国内市场份额达53%。

替尔泊肽作为首个实现平均减重超20%的药物,凭借47%的相对减肥效果优势,正加速抢占市场。

2.口服制剂与多靶点药物成研发焦点

高盛预测,到2030年口服GLP-1药物将占据减肥药市场24%的份额,礼来的orforglipron和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被寄予厚望。

国内药企如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加速布局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等多靶点药物,玛仕度肽等产品有望突破。

3.传统药物差异化竞争

奥利司他等口服小分子药物因同质化严重,企业转向品牌突围。例如,京东健康联合药企推出“司美伴侣六联检”服务,通过专业护士上门采样提升用户体验,形成“药品+服务”的差异化竞争。

(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加速,智能化与微创化重构市场

1.手术器械市场快速扩张

中国减肥手术器械市场规模2023年达38.7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1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4%。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占比76.8%,国产吻合器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31%提升至2023年的54%,微创医疗、威高股份等企业通过开发低成本电动吻合器实现基层市场渗透。

2.高端技术引领创新

机器人辅助手术(如美敦力达芬奇系统)、单孔腹腔镜技术(研发投入年增47%)成为技术高地,预计2028年单孔器械将占据30%市场份额。

维特尔的非接触式健康盒结合生物传感器与AI算法,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率等15项生命体征,减少养老院53%的跌倒案例。

3.非侵入式设备崛起

胃内球囊系统渗透率快速提升至17.8%,基于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溶脂设备预计2028年占据能量器械市场52%份额。

(三)健康管理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全周期生态

1.线上渠道成核心战场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医药电商渗透率持续攀升,京东健康等平台通过“预约-问诊-购药”闭环服务,显著降低用户时间成本。

2024年京东健康医药商家和SKU数量同比增长80%,冷链仓覆盖400余城,确保药物全程安全可控。

2.个性化服务成趋势

薄荷健康等平台推出“AI营养师+定制代餐”服务,付费用户数突破50万;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减重门诊”,结合基因检测、代谢评估提供个性化方案,用户达标率提升至58%。

3.跨界合作重塑生态

药企与电商平台联合发起“科学体重管理生态共建倡议”,整合医疗机构、行业协会资源,推动规范化、智能化升级。例如,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合作,通过用户数据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反向指导药品研发。

(四)代餐食品:千亿市场崛起,健康化与个性化成关键

1.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3年代餐轻食市场规模超1600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以上。消费者需求从“减肥工具”升级为“日常营养管理”,52%的用户将代餐视为每日营养补充。

2.技术驱动产品迭代

微囊化缓释技术、靶向营养输送技术使代餐产品生物利用度提升40%-60%,功能性代餐(如添加益生菌、胶原蛋白)溢价率达50%-80%。田园主义等品牌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饼干,复购率提升至53%。

3.渠道与监管双重变革

直播电商贡献42%的新品首发流量,O2O即时配送使复购率提升至传统电商的2.3倍。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2024年《代餐食品通则》实施后,23%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8.5%。

(五)数字健康应用:游戏化与AI赋能,提升干预效果

1.游戏化应用验证有效性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显示,游戏化健康应用可使体重降低0.7公斤,BMI减少0.28kg/m²,体脂率降低1.92%。

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VR系统“灵境”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青少年体脂量平均减少4.28千克,认知功能显著提升。

2.AI驱动精准干预

AI算法结合用户健康数据(如心率、体脂)生成动态计划,吕瑞等用户通过AI定制方案减重10斤,效果超出预期。

京东健康“司美伴侣”服务通过AI分析用户用药数据,提供剂量调整建议,用户依从性提升30%。

3.数据隐私与合规挑战

系统需遵循GDPR、HIPAA等标准,维特尔等企业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确保用户数据仅存储于本地服务器。

(六)健身器材:家用智能化与商用专业化并行

1.家用设备主导市场

家用智能设备占比65%,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37%。华为、美的通过生物阻抗算法将体脂测量精度提升至医疗级(误差率<1.5%),Keep、小米构建“硬件+内容+社区”生态,用户月均使用频次提升至14.6次。

2.商用领域技术升级

商用设备受健身工作室扩张驱动,增速达20%。英派斯等企业通过代工与自主品牌双轮驱动,2024年海外代工收入同比增长43%,并拟进军智能眼镜赛道。

3.绿色与个性化趋势

环保材料(如石墨烯加热膜)和可降解包装成为新卖点,长三角地区高端产品(单价超8000元)销量占比达41%。

三、区域分化与竞争策略:梯度发展下的生态构建

1.核心市场与区域特色

长三角、珠三角贡献52%营收,客单价超2800元,聚焦高端器械与个性化服务;中西部地区增速达34%,以800-1500元中端产品为主。

成渝经济圈依托药食同源传统形成中药减肥茶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进口代餐原料首选集散地。

2.企业竞争逻辑转型

药企从“产品力”转向“生态竞争”,诺和诺德、礼来通过电商平台构建“药品+服务”闭环,京东健康联合药企发起行业倡议,推动规范化升级。

器械企业如微创医疗通过开发可吸收防漏夹闭器械包,在二级医院装机量同比增长82%。

3.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

2025年行业融资额达86亿元,78%集中于前五大品牌,功能原料研发企业获投金额同比增长210%。

基因检测、VR运动等新兴技术加速落地,如“灵境”系统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VR运动对认知功能的独特改善机制。

四、挑战与未来趋势: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减重赛道的核心挑战在于同质化竞争,目前,GLP-1仿制药企超20家,代餐市场新品牌存活率不足50%。

另外,随着监管趋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后,30%小型器械企业面临淘汰;代餐行业标准缺失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尽管多地试点医保覆盖,但GLP-1减重适应证仍以自费为主,替尔泊肽单盒售价超2000元,制约渗透率提升。

减重赛道正经历从“单一产品竞争”到“生态体系构建”的深刻变革。GLP-1药物的爆发、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数字健康的技术突破,共同勾勒出千亿市场的清晰版图。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拆解体重管理赛道:千亿市场突围战,GLP
千亿降糖市场激战正酣,GLP
利好突袭:超级赛道,重大官宣 ——千亿减肥药市场迎变革
2025益生菌行业市场:千亿赛道上的“菌”团大战
国产药企混战百亿GLP-1减肥赛道,谁能摘得首仿药
这些赛道被GLP
1600亿元市场野蛮生长,繁荣背后机遇与挑战并存——重庆如何抢抓轻食狂潮下的千亿赛道
百亿蓝海减重市场,迎来国内药企竞速赛
减重赛道吸引市场关注 国内企业竞相发力
重金入局减肥药市场,华润三九如何突围?

网址: 拆解体重管理赛道:千亿市场突围战,GLP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