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的三个阶段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1、急性期
在急性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积极稳定病情,处理脑水肿、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因为此时患者的病情还不稳定,如脑出血患者可能因脑水肿加重导致颅内压升高,进一步损害脑组织,所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保障康复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措施。如对于偏瘫患者,可以进行良肢位摆放,能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为后续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可以开展一些轻微的肢体被动活动,如屈伸关节,活动幅度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亚急性期
此阶段患者病情已基本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和种类可以逐渐增加,对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要进行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除了运动康复,还需要综合运用其他康复手段,言语治疗对于有失语症或构音障碍的患者非常关键,通过语言训练、发音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认知康复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此外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磁刺激等,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3、慢性期
慢性期患者的功能恢复速度减缓,但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此时要继续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成果,对运动、言语、认知等功能进行持续训练。对于一些仍存在轻微言语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语言交流场景模拟训练,增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沟通能力。长期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康复在慢性期尤为重要,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同时关注患者的社会融入问题,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如参加病友互助小组、重返工作岗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建议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如带柄的梳子、特殊的餐具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整洁、安全,移除障碍物,防止患者跌倒。
脑卒中康复在生活上怎么护理
应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搭配。蛋白质来源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碳水化合物应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可提供稳定的能量。同时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神经功能修复不可或缺。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初期可能需要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酸奶等,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可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避免给予过于粗糙、干硬或黏性大的食物,以防呛咳和误吸。在喂食时,要注意速度适中,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确认患者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2024-12-05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知识
脑卒中康复中的运动疗法
脑卒中恢复期
脑卒中康复分期
虚拟现实与脑卒中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健康科普
脑卒中康复治疗
针灸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康复医学会 科普宣传 认识大脑,促进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的心理康复
网址: 脑卒中康复的三个阶段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