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章为健康养生科普,配图辅助理解,旨在健康养生宣教,非专业治疗建议。
文章来源:健康养生自媒体《养生有道》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说自己老是心烦意乱,晚上睡不着,白天又提不起精神?
有一次,邻居李阿姨在小区遛弯的时候拉着我说,“这几个月,我老是觉得脑子乱哄哄的,做什么都心不在焉,连带着心情也跟着糟糕。”其实,这种状态啊,在咱们中老年群体尤其常见,尤其是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心思却多了,人一闲下来,反而更容易胡思乱想。
有个数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曾经调研发现,有将近四成的中老年人都自述情绪容易波动,经常感到焦虑或无助。说实话,咱们平时看着身子骨还挺硬朗,其实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
说到大脑和情绪管理,大家肯定会想到多活动、多晒太阳、和朋友聊聊天这些好办法。
可别小看了现代人常说的“冥想”,这个看起来有点“玄乎”的事儿,实际上早在古代咱们老祖宗那里就有类似的修心法门。
比如《黄帝内经》里提过“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说的就是安静内守,调养身心。
现在科学研究也证实了冥想确实对大脑和情绪都有好处。
说到冥想啊,别觉得它离咱们生活太远。
我有个朋友赵叔,退休后本来想多享几年清福,结果遇上孩子工作压力大,老两口还要帮着带孙子,时间久了,脾气变得又急躁又易怒,晚上常常失眠。
赵叔本来觉得自己身体健康,不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可是有一天,小孙子放学回家,问他:“爷爷,你怎么老是皱着眉头啊?”他这才发现自己的情绪已经影响到家人。
有一次,他和我聊天说,真没想到人一上了年纪,情绪反而变得更敏感。
以前在单位忙碌惯了,哪有空想东想西。
现在一闲下来,脑子里各种念头、担忧全都冒出来,那种烦躁感真是一天比一天严重。
甚至有时候,看着家里人吃饭都不香。
后来他试过各种办法,比如多锻炼、多和朋友聚会,可那种心里的乱糟糟好像还是挥之不去。有次在社区听健康讲座,老师讲了冥想的好处。赵叔半信半疑,想着反正也没啥损失,试试又何妨?
赵叔刚开始冥想,那感觉还真怪,觉得自己像是在发呆,什么都不想。
但坚持了两周后,他突然发现,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头脑清醒了不少,白天心情也不再那么容易波动。
甚至晚上睡觉前花十分钟静坐,翻来覆去的那股烦闷劲儿也慢慢淡了。
说到这儿,咱们是不是都觉得冥想其实没那么神秘?其实啊,冥想就像咱们给手机充电一样,是给大脑和情绪充电的“法宝”。咱们的脑子就像个电脑,用久了会卡顿、变慢,冥想就是帮它清理“缓存”、恢复活力。
其实很多朋友都跟赵叔有类似的困扰。明明身体没啥大毛病,但脑子总是停不下来,情绪说变就变,哪怕是点小事也容易心烦意乱。有时候甚至觉得,越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内心反而越焦虑。
咱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可有时候啊,想静也静不下来。
家里琐事、孩子的工作、自己的健康,再加上一些外界的新闻消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好像一刻都不得安生。
很多人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昏脑涨、做事没劲,连最爱的小孙子来撒娇都觉得心累。
说到大脑和情绪的调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点保健品、多锻炼身体,或者找人聊聊天。
可这些办法有时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有的朋友反映,明明锻炼了,每天一万步,结果心情还是跌宕起伏,脑子还是不清爽。
难道真的是“年纪大了没办法”吗?
其实不是。
不少人对冥想还有点抵触,觉得“坐着发呆”哪有啥用。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发呆,而是一种主动管理情绪和思绪的方法,让大脑有机会休息和自我修复。
国外有研究显示,每天冥想十分钟,连续坚持两周,人的专注力和情绪指数都有明显提升。
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就像机器一样,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也会出故障。
咱们平时看起来没啥大问题,实际上大脑和情绪的“亚健康”早就悄悄找上门了。
朋友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总是精疲力尽,好像啥都提不起兴趣。
其实啊,很有可能就是大脑和情绪没调理好。
【解决方案】
说到冥想,其实方法特别简单,不需要任何道具,也不用买昂贵的设备。
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呼吸放慢,注意力慢慢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杂念来了也不用管它,让它们像云一样飘过去。
咱们可以理解成“脑子歇一会儿”,给自己留出一块“静心时间”。
每天坚持十分钟,建议固定在同一时间,比如早上起床后或者晚上睡觉前。
这样不仅容易养成习惯,还能让身体和大脑形成条件反射,时间一到就自动“进入状态”。
有的朋友说自己坐不住,那就先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增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冥想其实有很多种形式。
像静坐冥想、呼吸冥想、正念冥想,还有配合轻音乐的引导冥想。
很多人一开始会觉得脑子里总有杂念,坐不住、静不下来。
其实这很正常,咱们大脑养成了“随时想事儿”的习惯,需要一点时间慢慢调整。
有人会问,这冥想到底能带来啥好处?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每天坚持十分钟冥想,不仅能减轻压力、缓解焦虑,还能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哈佛大学的一项脑成像研究发现,长期冥想的人,脑部灰质密度更高,处理情绪和记忆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咱们中老年朋友经常担心记性变差,冥想其实就是给大脑做体操。
中医里也早有“静养心神”的说法。《本草纲目》里讲:“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百病不生。”冥想正是让心神安宁,减少内耗,提升自愈力。长期坚持下来,不仅睡眠变好,白天人也更有精神,心情也不那么容易波动。
关于姿势,咱们不一定非得盘腿坐地上,找个舒服的椅子坐着也完全可以。只要背挺直、身体自然放松就行。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在阳台、窗边、花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感受自然的气息,有助于放松心情。
有的朋友担心,冥想会不会和宗教有关,其实完全不用担心。
冥想只是一种身心调节方法,不涉及任何信仰色彩。
就像咱们平时散步、深呼吸一样,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
咱们可以把冥想看作日常保健的一部分,和喝茶、做操一样融入生活。
冥想最好选择在家里安静的地方,避免干扰。如果家里人多,可以提前和家人说好,给自己留出这十分钟的“独处时间”。有些朋友喜欢配合轻音乐或者大自然的声音,这样更容易进入状态。
每次冥想结束后,可以慢慢睁开眼睛,活动一下四肢,给自己一个微笑。长期坚持,你会发现,不仅大脑变得清爽,心情也越来越平和,就像给自己安装了“情绪安全阀”。
冥想适合哪些人?其实啊,只要你有压力、容易情绪波动、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都可以试试。特别是退休后情绪容易波动的中老年朋友,或者经常感到脑子乱糟糟、难以入睡的人,冥想都是不错的选择。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特殊病症,最好还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冥想虽好,但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它更像是每天为自己充电的小习惯。只要你愿意尝试,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给大家支个小妙招,冥想时可以点上一支淡淡的香薰,或者泡上一杯花草茶,气氛一烘托,人更容易放松。有朋友说,坚持下来之后,连家人都觉得自己脾气变好了,睡觉也香了,连带着身体的小毛病都少了不少。
最后想说,咱们养生不光是吃好喝好,更要把大脑和情绪养好。
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静心时间”,就是最好的投资。
不用花钱、不用费劲,只要坚持,就能收获一个清爽的大脑和一个平和的心情。
朋友们,不妨今晚就试试,把这份简单的幸福带进自己的生活里吧!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用冥想胎教调节情绪
冥想与健康:每天10分钟,改变一生
冥想瑜伽有助健康 帮助调养身心
每天静坐几分钟,对健康有何影响?冥想与健康,科学最新发现
冥想调节心理和生理
冥想大脑:增强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
冥想的实证价值被证明:冥想不是伪科学,冥想不仅健脑而且健心
医生发现:老人若长时间坚持冥想,身体或有这几大改善
冥想3分钟有助于控制心率
冥想是什么意思?冥想如何帮助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网址: 每天坚持冥想十分钟,对大脑和情绪调节都有明显帮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