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CCP2025访谈丨李慧博:科学体重管理——从健康评估、生活方式重塑到精准化药物干预

CCP2025访谈丨李慧博:科学体重管理——从健康评估、生活方式重塑到精准化药物干预

编者按: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和膳食结构变化,超重和肥胖以及其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此背景下,体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愈发受到关注。在近期举行的2025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李慧博副主任药师分享了题为"运动、药物与体重管理"的专题报告,从药学专业视角探讨了体重管理的科学路径。《药学瞭望》特别邀请李慧博药师,就体重管理中的药学问题、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协同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药学瞭望》:在运动、药物与体重管理的交叉领域,您认为最值得关注的药学问题是什么?

李慧博副主任药师:非常荣幸能在药学瞭望平台分享我在2025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内容。本次大会上,我受邀在健康科普分论坛作了题为"运动、药物与体重管理"的主题报告。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命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体重管理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健康的重要密码。我们需要科学界定哪些人群真正需要体重管理干预。传统上我们主要依赖BMI(体重指数)作为评估标准,但这个单一指标存在局限性。今年《柳叶刀》子刊发表的研究就提出了肥胖的新定义,建议结合内脏脂肪指数、腰围等多维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比如某些肌肉发达的个体,虽然BMI较高,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肥胖。

从药学专业角度,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如何科学使用药物这把"双刃剑"。一方面,某些药物确实具有减重效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容易忽视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根据我们的临床研究数据,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认识。在使用精神类药物时,我们发现奥氮平可使患者体重平均增加3.8kg,这种药物引起的代谢变化往往被临床忽视。降糖药物中,胰岛素治疗可能导致2.5kg的体重增加,这与其促进脂肪储存的作用机制相关。激素类药物特别是糖皮质激素,不仅会引起向心性肥胖,我们的队列研究还显示长期使用可使年轻女性体重平均增加3.6kg。

在健康体重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行动体系。评估不仅要关注体重超标程度,更要关注内脏脂肪情况以及是否合并代谢性、心血管等疾病。这些评估结果是决定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的重要依据。饮食和运动干预是基础,但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干预。我们的临床观察数据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减重效果显著,其中司美格鲁肽治疗44周可使患者平均减重12.8%,利拉鲁肽56周减重效果达到8.0%,而新型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的52周减重效果更为显著,达到19.9%。这些数据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临床药师,我们主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减重方案。在运动干预方面,我们遵循FITT原则:频率(每周3-5次)、强度(中等以上)、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类型(适合个体的运动形式)。这与用药原则类似,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恰当的"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药学瞭望》:对于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您有什么建议想分享给临床药师?

李慧博副主任药师体重管理实际上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管理更为复杂。我们为患者制定的减重方案是基于理性决策的科学建议,但实际执行中,患者作为感性个体,其行为往往受到情绪、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就像盲人骑象,指令与行动之间常存在偏差。因此,持续的科普教育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思想引导促进行为改变。

在运动干预方面,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的FITT原则证明非常有效。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将运动频率控制在每周3-5天时减重效果最佳,这个频率既能保证能量消耗,又不会让患者产生过度疲劳。运动强度方面,我们推荐中等强度,即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这个强度区间脂肪供能比例最高。临床观察表明,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后,患者的脂肪代谢效率会显著提升。在运动类型选择上,我们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这种组合对改善身体成分比例效果最为理想,我们的体成分分析数据显示,采用这种运动组合的患者肌肉量保持更好,脂肪减少更明显。

我们要帮助患者建立长期观念:体重管理不是短期行为,而是生活方式的整体转变。目标不仅是体重数字下降,更重要的是改善身心健康,降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这需要药师在长期管理中与患者保持沟通,达成共识。我们的药学门诊数据显示,定期随访的患者体重维持效果明显优于未随访组,这说明持续性干预的重要性。

特别需要关注几类重点人群:首先是青少年群体。当前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但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我们主张以鼓励方式引导其改变生活方式,如保证每天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目前国内尚未批准用于青少年的减重药物,因此生活方式干预尤为重要。老年群体同样需要特别关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老年人可能体重较大但肌肉含量不足,这种状况在疾病来临时尤为不利。因此老年人的减重要循序渐进,同时需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多种代谢疾病和用药情况,防范多重用药风险。妊娠期人群也是重点宣教对象。我们的围产期药学门诊数据显示,科学指导下的孕期体重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专家简介

李慧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博士,副主任药师

北医三院团委委员,药学部分工会副主席,消化科专业及妇产科专业临床药师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使用监管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童临床用药评价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国际委员会委员,北京药师协会药学服务与技术国际交流专委会委员 。中国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师。《AJHP》青年编委,《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等审稿人。

主要研究领域:临床药理、治疗药物监测、循证药物评价、循证指南的制订、卫生技术评估等。

主要学术成果:主持国家重大疾病MDT子课题1项,中国药学会课题2项,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1项;参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牵头及参与9部指南的制订,参编/译6部书籍。

主要获奖情况:荣获2020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02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 ,202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促进奖,丁香人才杯首届“药学服务精进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医三院优秀教师等。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添加药学瞭望管理员

进入学术交流群

《药学瞭望》征稿邀请

01.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联系人

投稿 | 学术报道 | 合作

投稿联系人:刘老师 1520132020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contact@siri.ntesmail.com

(来源:药学瞭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非药物体重管理,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体重管理年丨从合理膳食到代谢干预,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全攻略 健康科普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精准干预“体重管理”
中医专科医院:从生活方式到医学干预,科学减肥控体重
日报调查丨门诊科学干预、膳食精准搭配、运动活力赋能——科学减重成为市民健康管理首选
中西医专家谈体重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首选和基础措施
居民体重管理:从健康观念到科学干预的全面指导
医学减重精准干预,专业重塑健康“常瘦”
智能健康管理如何重塑慢病防控体系:从风险评估到健康干预
生活方式医学:精准健康干预新范式

网址: CCP2025访谈丨李慧博:科学体重管理——从健康评估、生活方式重塑到精准化药物干预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32637.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