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面对面丨节目回顾:享瘦健康

健康面对面丨节目回顾:享瘦健康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的2023版《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0年全球有14%的人患有肥胖,到2035年将有约40亿人超重或肥胖,而中国在2020-2035年之间的肥胖增长率将达到5.4%,被定义为“非常高”的增长率。本期《健康面对面》,戴福仁医生和您聊聊:享瘦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是标准、超重还是肥胖?

方式一:BMI(体质指数)

BMI是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也称体质指数。针对不同种族的参照人群有不同的标准。在我国指南中,成人BMI的判定标准为:18.5≤BMI<24为正常体重范围,24≤BMI<28定义为超重,BMI≥28定义为肥胖。

BMI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方式二:量腰围

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可用来确定腹部脂肪分布引起肥胖相关疾病危险度增高的体重超重者。

中国肥胖标准中,男性腰围 >90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女性腰围 >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 >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女性腰围 >80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超过此标准,代表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相关疾病危险因素聚集。

方式三:体脂肪率

体脂肪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减肥正是以减掉多余脂肪为目的,所以脂肪率能够很好的衡量减肥效果,排除体重波动因素。测量体脂率的常用工具包括体脂仪、体脂秤、人体成分测量仪等。不同仪器所测得的正常体脂范围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成年男性>25%、成年女性>30%则可认定为肥胖。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的体脂肪率过低,对生殖健康不利。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大家就可以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肥胖了,如果确实已经处于肥胖状态,就来营养门诊进行减肥吧!

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身材焦虑,它还会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病风险。肥胖最容易引发哪些方面的疾病?

肥胖的人容易患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哮喘、不孕不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些都是与肥胖症有关的疾病。

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那是先吃药还是先减肥?

生活中经常有胖子朋友问起“呀!我血压高了,怎么办啊?”大多数人在遇到以上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医院买降压药,这只能说明了人们习惯了“生病就要吃药”的生活方式,往往忽略了其他更好的治病方法。经研究表明,相对体重减轻10%可使血压下降0.88千帕(6.6毫米汞柱),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如体重降低5%,可增加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减少药物剂量。饮食干预治疗则有助于肥胖高血压病人保持正常血压。

肥胖是否易诱发糖尿病?

肥胖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肥胖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越大。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的人,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2型糖尿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以往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没有被治愈的证据,但最新研究证实,针对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采取医学营养减重,就有机会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或逆转。也就是可以不用吃药了。

什么是2型糖尿病缓解或逆转?

2021年9月,在《中国糖尿病杂志》上发表的《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就正式提出了我国“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如果患者在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以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然维持在6.5%以内,就算是达到了糖尿病“缓解”。

哪些2型糖尿病患者有机会逆转?

2型糖尿病患者缓解或逆转听上去非常振奋人心!不过,并不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实现“缓解”,医学专家们认为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才具有较高的“缓解”几率。

条件A不存在自身免疫反应(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当中指出:只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均为阴性,才意味着体内不存在损伤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以,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是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缓解”需要满足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条件B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当中指出:“糖尿病缓解”所需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患者的体重指数BMI≥25kg/m2或者男性腰围超过90公分、女性腰围超过85公分。不过,真正要想实现2型糖尿病的“缓解”,关键是要让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把体重给减下去!《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有明确推荐: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减轻体重至少10公斤或减重≥10%。

条件C空腹C肽测定结果尚可(C肽水平≥1.1ng/mL、餐后2小时的C肽水平≥2.5ng/mL)

C肽是胰岛β细胞在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当中会被同时释放出来的另外一种物质。只要自身的胰岛β细胞在分泌胰岛素,那么,就会有相应数量的C肽可以被检测出来。《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当中指出:“糖尿病缓解”所需要满足的第三个条件是空腹状态下C肽水平≥1.1ng/mL、餐后2小时的C肽水平≥2.5ng/mL。因为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的残余分泌功能至少需要在这个程度以上,2型糖尿病“缓解”的机会才比较大。

条件D病程不长(病程≤5年)

糖尿病被确诊以后的病程长短,也是影响糖尿病“缓解”机会的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在新确诊以及病程5年以内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中仍然留存着相当数量的、处于“休眠”状态的胰岛β细胞。这些细胞尽管暂时不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在接受有效的治疗与干预以后,它们有希望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然而,一旦病程拖得过长,错过了及时“唤醒”这些细胞的时机,则糖尿病实现“缓解”的概率就会大打折扣。《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当中指出:“糖尿病缓解”所需要满足的第四个条件就是糖尿病病程应该在5年以内。

综上所述,如果您确实满足以上“ABCD”4个条件,那么,请务必抓住“缓解”2型糖尿病的机会,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减轻体重。

体重身高相同的人为什么看起来身形会不同?

当两个人体重和身高相同,他们的BMI是相等的,但是她们的体型可能完全不同,这是体脂百分比对身形的影响。

有很多姑娘、小婶看上去不胖,体重也不高,但是一测身体成分,体内脂肪的比例却超出正常范围,甚至脂肪的总量也超标了,需要减肥。这些“苗条的胖子”就是隐形肥胖者。隐形肥胖者肌肉少、肥肉多,气力不足、身体功能不理想,而且同样会受到脂肪肝、高血脂等与肥胖有关疾病的威胁。另外,身体脂肪比例高也是老化的一种表现,为了避免未老先衰,需要重视隐形肥胖并且及时纠正。

一般会为来营养门诊就诊的肥胖患者推荐哪些减肥膳食模式?

常见的减肥膳食模式包括限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膳食、低碳水生酮样膳食、5+2轻断食。

能给健康瘦身的朋友分享一些减肥“小妙招”吗?

减肥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1.延长咀嚼时间。一般建议一口饭以嚼半分钟左右再咽下去为宜,或者一口饭咀嚼20次。 尽量放慢自己吃饭的速度,要细嚼慢咽,吃饭的时间越长,大脑对于食物的反馈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吃太多的食物;

2.改变吃饭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再吃肉类等蛋白质,最后再吃主食,水果可以选在饭前吃,或是两餐之间吃,按照这个顺序就能让你吃得更少,还能获得充足的饱腹感。饭前先喝半碗汤,汤能稀释胃酸,明显减少饥饿感,垫垫腹,不会狼吞虎咽地吃很多东西,避免没有节制地摄入食物。再吃蔬菜,因为蔬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水分,可以大大提高饱腹感;

3.粗粮代替部分主食。粗粮包括全谷物(燕麦)、杂豆类(赤小豆)、薯类(山药)等。部分代替精白米面,不仅能获得更好的饱腹感,还能更有效地预防慢性疾病;

4.喝足水。体内缺水常常会让你混淆饥饿和干渴,很多时候你觉得饿了,但很有可能是因为缺水造成的。所以,想要吃东西时,可以先喝一杯水,过10到15分钟以后,就可以判断出口渴还是真的饿了;

5.避免熬夜。熬夜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晚上睡得晚就会习惯吃夜宵,慢慢就会导致肥胖。想要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

6.把餐具换成小号的。把盘、碗、碟等都换成小号。随着餐具的变小,原来吃一碗,现在换一个只能容纳原来三分之二食物的碗,视觉上觉得还是吃那些,但是总量已经下降了;

7.吃大餐后轻断食。减肥期间经常因为赶上节假日,或是出现情绪问题,而没有控制好饮食,甚至吃了很多高热量的食品,这个时候也可以在第二天用轻断食的方式小小地“惩罚一下”自己。

来源:市人民医院(戴福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健康面对面丨节目回顾: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运动管理
心灵驿站(15)丨节目回顾:完美主义=强迫症?
AASLD聚焦丨回顾2023
【健康中国观察】健康面对面
收藏丨分享十个健康生活小技巧
把爱带回家丨健康生活:亲子“享”健康,户外自然亲子游戏
节食减肥秘诀享美味健康瘦
健教丨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
生活小贴士丨体育健康篇
‎享瘦健康

网址: 健康面对面丨节目回顾:享瘦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9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