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患者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患症,其本人及家属的心情犹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甚至陷入恐慌之中。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告诉自己:“冷静”,用理性思考取代情绪化判断,谨慎地做出之后的决定。因为,医学是不确定性的科学。
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医生做出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做理性的抗癌智者。
医学的真相:不确定性
美国著名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在其畅销书《医生的修炼: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中坦言:
“从医之后,你会发现,治疗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病症的未知性,而非如何去治疗。医学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要如何去做,就要看医生和病人的智慧了。”
真正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天生的。但充满不确定性的医学世界,不断考验着医生的智慧和心智,也考验着患者对医学和对自己健康的认知。
德国医学作家布莱克在《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中写道,“健康是你的权利,更是你的责任。任何医疗的有效与否,都和你自身的修复系统有关。所以,你该为你的健康负责,医生只是你的助手。”
因此,理性思考,真正为我们健康负责的是自己。
医生的诊断一定对吗?
当患者对自己的病了解越多,对自己的帮助就越大。如果你的医生信誓旦旦的说,他的诊断或治疗方案肯定正确时,那患者一定要提个心眼,仔细想想医生的话是否值得相信。
世界知名抗癌专家、杏和医疗首席科学家崔征教授讲过他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他朋友感到肠胃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在病理结果尚未出来时直接说需要切除肠胃,否则病情会更严重,就连他朋友的家属也劝他朋友尽快切除。
而崔教授坚持让他朋友等病理结果出来再做决定,他朋友听从了崔教授的建议决定暂不切除肠胃。几天以后,病理结果显示是良性,他朋友无需开刀切除,幸运地避过了一劫。
多咨询几位医生,做到心中有数
事实上,越是水平高的医生,越是对病人咨询其他医生抱有开放和支持态度。一些资深专家出于对癌症患者的健康考虑,会主动推荐其他医生,进一步确认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在美国大型教学医院,一位癌症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要经过来自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讨论。他们坐在一起讨论一位病人的情况,经常会发生争议和分歧。在美国某顶尖肿瘤中心,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案要由上百位医生投票产生,并把投票结果以概率的形式如实告知病人。可见,不同医生的判断是不一致的。
当我们购物时,货比三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关于健康问题更是要慎之又慎。不要只认准一位专家盲目轻信,多咨询几位医生,进一步证实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化疗效果不佳也要坚决使用吗?
崔征教授曾问过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一位病人的化疗费用10多万,但成功的希望只有1%怎么办?绝大多数病人的家属都会说:只有1%也要用,病人多活一天是一天。
但人在面对癌症时总是显得焦虑恐慌,往往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剩下的99%是什么样?
答案就是:“只会死的更快”。而在中国也很少有医生会主动告知这个残酷的事实。
其实,化疗的毒性比敌敌畏还要大,对所有患者都有伤害,但却只对患有睾丸癌,淋巴瘤和白血病等少数实体瘤的病人有效。而对于其他无效的病人来说,化疗就是百分之百的毒药。
如果没有明显效果,这种疗法反而让人死得更快。所以患者应当理性地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化疗。
“适当”治疗:既要治,又不能过度
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案例:患者得了癌症没有接受治疗,而是保持良好情绪积极生活,反而活了很多年。这也动摇一些患者的治疗信念。
确实,在主要治疗手段无法继续的情况下,应该选择“适当的治疗”,既不能生病不治,也不能过度治疗。
比如病情稳定时旅游,患者不仅心情变好,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复查如果出现新问题,还是要再次进行新的治疗。总之,做出理性的选择。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尽管有的手术治疗效果微乎其微,但对生存的渴望让他们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当成救命药草,在手术后还要不停接受各种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承受身心的痛苦。
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每年死于过度治疗的患者数不胜数。
生命是自己的,健康也是自己的,愿每个癌症患者都能擦亮眼睛,理性思考,做个抗癌智者!
更多精彩推荐请点击下面内容:
CCTV报道疟原虫感染能治疗癌症,有效吗?
2019春节篇 | 知否知否? 节后还需“有效”养胃! 快来了解这5招
2019春节多美酒,三思而后饮
关于杏和医疗
杏和(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全球领先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从事肿瘤检测和治疗的高科技医疗公司 ;我们拥有自主研发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nCTC检测)纳米技术,免疫系统杀癌活性检测(CKA检测)技术和癌症免疫治疗技术。我们入驻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关村医学工程健康产业化基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