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干货∣教育心理学系列3 — 心理发展概述

干货∣教育心理学系列3 — 心理发展概述

今日目标: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

心理发展及人生全程发展

【单选】

1️⃣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生全程发展

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25-65岁)和老年期(65岁以后)。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单选、辨析】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又千差万别。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四年级(10~11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单选】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青年初期(14、15~17、18岁)又称学龄晚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

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2.环境

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3.教育

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方向、趋势、速度和程度。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1.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2.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单选、名词解释】

学习准备,又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生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抓住关键期

(1)提出者:劳伦兹

(2)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

(3)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

2.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

4.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学前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儿童心理发展概述2023年秋
婴幼儿心理健康手册(第3版)(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
健康心理学(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婴幼儿心理发展 课件 项目一 婴幼儿心理发展概述.pptx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ppt
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第2版)
儿童生长发育管理概述
教育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网址: 干货∣教育心理学系列3 — 心理发展概述 https://m.trfsz.com/newsview22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