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吕雪莲医生,欢迎来到微脉课堂听我的护肤课。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重点,就是孕期、哺乳期的皮肤特点以及科学护理方法。
怀孕,是一个女人的终身大事。一旦怀孕,很多女性的角色都会瞬间转换。我就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本来是非常漂亮爱打扮的女神,从发现怀孕开始,就开始停止一切护肤程序,每天只用清水洗脸,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脸婆”,结果等哺乳期结束一照镜子,发现自己好像老了十岁,后悔却也已经来不及了。
难道处在孕期、哺乳期的妈妈们,就一定要素面朝天,一定也不护肤不爱美了吗?
当然不是!只要学会正确的孕期、哺乳期护肤方法,就能安心又漂亮地做个辣妈。
孕期护肤究竟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妈妈们在孕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安全。无论做什么,都要以不伤害宝宝为前提。
那么,孕期护肤最重要的,就是避开可能有害的成分。
什么样的成分才是有害的成分呢?
临床上,我们将孕期用药分为了A、B、C、D、X五个级别。其中只有少部分成分属于C、D、X三个级别,这些是孕期哺乳期需要尽量避免使用的。
我们平常用的清洁、保湿、物理防晒等日常护肤程序,基本都属于A、B级别,几乎不会出现C、D、X三个级别的成分。
所以,一般来说,怀孕之后不需要给护肤品进行“大换血”,之前在用什么护肤品,只要用着没有什么不舒服,就可以接着用。
孕期真正需要小心的护肤品是有特别功效的几类,特别是抗痘、美白淡斑、抗皱,淡化妊娠纹这些产品。
比如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维A酸类,它属于妊娠C/D级,这种成分功能很多,可能出现在用来治疗痤疮、抗光老化、消除妊娠纹的药物和护肤品里。比如,治疗痘痘经常用的阿达帕林软膏,就是第三代维A酸类衍生物。
经常和维A酸一起出现,用来治疗痘痘的水杨酸,也属于妊娠C级。某些有祛痘功效的护肤品中有的时候就会加入低溶度的水杨酸,比如我们熟悉的宝拉珍选,就是一款含有水杨酸的化妆水。
所以我们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尽量避免使用。
除此之外,美白药物中最常见的成分氢醌,也属于妊娠C类,会经皮吸收,也是孕期、哺乳期不建议使用的。
说到现在,你可能发现:平常用的护肤品,好像都没听过这些成分啊?
其实这些成分,在临床上用来治疗皮肤问题的药物中比较多,而我们经常用的护肤品中,其实并不会大范围存在。而维生素A在护肤品当中通常被称为视黄醇,在使用的时候要尽量注意孕期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如果你实在担心,可以去找一下查询护肤品成分的APP,比如美丽修行,把你需要了解的护肤品名字输进去,就可以在里面查找到这个护肤品的成分和安全评级。如果含有孕期禁用的成分,那在孕期就不要再使用了。
总的来说,孕期的洗护产品不需要太过谨小慎微,日常的洁面、保湿、防晒等都没有问题,尽量少选择美白、祛痘、抗皱等等有特殊功能的护肤品就好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妈妈都来问过我:某个产品号称是纯天然、纯植物的,是不是孕期使用会更好、更安全呢?
那么我们说呢,这种纯天然、纯植物的护肤品,反而要特别当心。
更多的时候所谓的纯天然、纯植物提取物它是作为一种噱头来存在,作为卖家宣传的一个卖点。不仅如此,一些植物提取物实际上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比如说甘草提取物,在一些化妆品成分表中,我们会看到比如说甘草酸苷、甘草提取物,甘草酸二甲、光果甘草以及甘草酸胺等等各种各样的甘草提取物。
而我们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都知道,甘草提取物在临床上是作为一个激素类似物去使用,所以当你的皮肤产生炎症,需要抗炎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甘草提取物,作为一个比较温和的类激素一样的药物来使用。
那么类激素它发挥的是什么样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和激素类似的作用,虽然比较温和,作用比较弱,但是如果长期大面积、大量使用,同样也会发生和应用激素之后出现的皮肤敏感或者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表现非常类似。
所以对于这一类的产品,我们平常尽量避免大面积、全脸使用,偶尔如果面部皮肤出现一些小面积的问题,局部使用短期用是可以的。
同样的还有一种植物成分在护肤品当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就是所谓的马齿苋提取物。马齿苋是一种抗炎活性比较高的中药,在一些清热类的中成药配方当中经常可以见到,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商家把它作为一种护肤品的成分,发挥舒缓抗敏的作用添加在护肤品当中。
但是马齿苋提取物是什么东西呢?查阅相关资料,你就会发现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去甲肾上腺素。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就是临床上一种缩血管的药物,用上这一类的产品之后,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缩血管的效果,让你的皮肤看起来比较细致白皙,也会改善敏感的一些毛细血管充血的现象。
但是如果长期用这一类的成分,我们的血管受到持续性的收缩刺激,就会失去本身正常的收缩与扩张的功能。一旦你停用这一类产品之后,失去了这种药物对它的抑制作用,我们的皮肤血管就会反射性的扩张,局部的皮肤会变得更加潮红发热。
这些都是在停用化妆品之后很容易出现的一类问题。所以为什么临床上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皮肤出现敏感,容易发红发热,换用化妆品容易出现过敏的症状,在仔细询问这些人的化妆品使用情况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这些人普遍倾向于使用一些纯天然或者植物提取成分为主打的一些护肤品。
所以我们在平常选择护肤品的时候要格外谨慎那些打着纯植物、纯天然成分的产品,包括一些牛奶、鸡蛋清、蜂蜜、珍珠等原材料的自制护肤品,也是比较容易刺激皮肤引起过敏症状。
即使是不过敏,这些护肤品达到的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本身我们的皮肤是有屏障的,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等等,这些看似纯天然的食物,即使没有引起过敏,其实也很难通过皮肤屏障,充分地发挥保湿补水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准妈妈们比较关心的就是:怀孕期间到底可以用彩妆吗?
其实彩妆类的产品我们主要担心的是里面的一些重金属或者问题防腐剂的残留可能对身体的一些影响,所以在怀孕期间不要化浓妆。适当的画一些淡妆,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气色,让准妈妈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情,这对于胎儿的发育其实是更有好处的。
但是我们在使用彩妆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尤其是知名大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彩妆的使用安全性。
一些颜色比较重的彩妆,比如眼影或者口红类,含有重金属的风险相对会更高,而粉底、散粉、气垫、BB霜等遮瑕用的肌底粉质化妆品对于皮肤影响相对比较少,成分也相对比较安全,所以平时可以以淡妆为主,避免使用色彩过于鲜艳的眼影,睫毛膏或者口红类的彩妆。
哺乳期的宝妈如何使用护肤品?
在哺乳期,新晋宝妈由于体液丢失较多,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干性皮肤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而随之而来的传统的坐月子习惯,长时间的不清洁皮肤,则可能让油皮宝妈的皮肤问题雪上加霜,加上照顾小baby的疲劳,熬夜,大量滋补下奶类的饮食都有可能让油皮宝妈出现爆痘的情况!
而本身皮肤敏感的宝妈则可能由于摄入一些新发刺激饮食之后,导致皮肤敏感的问题加重或者反复,再加上哺乳期间用药的各种限制,一旦护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皮肤问题,严重度升级,苦不堪言的情况。
怀孕和哺乳是特殊时期,尤其涉及到宝宝的健康,所以我们护肤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质量可靠的护肤品非常重要!
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孕产期并不是非要用孕产妇专用的护肤品,但是也不是说可以随意选择市面上的任意品牌。选择时建议遵照以下几个原则。
1. 看肤质。
每个人皮肤状况是不一样的,孕期护肤品的选择首先要结合自身的肤质情况。
干性皮肤的准妈妈要注意加强滋润保湿;、
油皮容易长痘的准妈妈要特别注意皮肤清洁;
同时保湿和控油要兼顾敏感皮的孕产期,建议选择成分简单安全的护肤品。
容易长斑的孕妈要特别注意防晒。
2. 注重保湿保湿补水是孕期护肤最重要的因素。
干燥敏感都和皮肤缺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皮肤油腻也可能是水分不足导致的水分缺失,导致肌肤的水油失衡,也容易刺激油脂分泌旺盛,堵塞毛孔,出现长痘和肤色暗沉的问题。
所以准妈妈们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成分简单又有比较好的补水保湿效果的护肤品。比如德美丝B5精华液角质修护乳系列、理肤泉温泉保湿系列、安心霜、修丽可皮脂膜修护霜等等,都是特别安全的产品。
3. 看成分。
成分简单,安全是最主要的,尤其要避开孕期不适合的成分,比如美白类的产品要格外谨慎选择,尤其要注意避免使用含有氢醌、传明酸和视黄醇的产品,可以选择以VC为主的美白产品,比如修丽可日间臻白精华液,德美丝VC微脂囊精华液,菲洛嘉VC原液等。
最后再介绍两种孕期、哺乳期很常见的皮肤问题。
1. 黄褐斑。
怀孕期间很有可能会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再加上日常防晒保护不到位,出现黄褐斑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要特别注意防晒,这是避免黄褐斑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而怀孕期间出现的黄褐斑在哺乳期也更容易加重。一方面和照顾宝宝休息,睡眠质量差有关系,另外一方面也经常和带宝宝做日光浴,而自身不注意防晒有关。
黄褐斑部位可以适当使用VC为主的一些护肤品,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2. 产后脱发
发生率很高的产后休止期脱发很容易造成宝妈们的紧张焦虑,严重时也会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至于产后出现的休止期脱发的问题,宝妈们一定不要过于担心,因为这个只是暂时性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注意保证休息睡眠,常规的清洁洗头就自然而然地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孕期哺乳期该怎么护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孕期哺乳期只要注意科学的方法也是可以美美的~
如果你对护肤有疑惑,欢迎在音频下方的评论区说明你的问题,我会在其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我是吕雪莲,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知识
【哺乳期能用护肤品吗】哺乳期可以用护肤品吗,哺乳期用什么护肤品
孕期及哺乳期的乳房护理
孕期可以怎样护理皮肤?
【哺乳期】哺乳期乳房护理
【哺乳期乳房护理】哺乳期乳头疼
【科普】孕期皮肤护理及处理方法
孕期皮肤护理及处理方法
孕期皮肤的护理方法 孕期皮肤怎么保养
哺乳期如何正确护肤?
【孕妇皮肤特点】怀孕后皮肤有什么变化 孕期皮肤特点盘点
网址: 第15课:孕期&哺乳期的皮肤特点以及科学护理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26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