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你的胖可能源于久坐

你的胖可能源于久坐

今天我要说的胖,必须用超大字打在下面↓↓↓

久坐型肥胖

久坐型肥胖专属一个群体-----久坐族

什么是久坐族呢?我常常这样形容:

大脑的“运动量”超越身体的活动量

1. 你是否长时间面对电脑?

2. 你是否长时间开车?

3. 你是否一周至少坐五天?

注:一般连续坐2小时以上并没有站起活动和改变坐姿都算久坐,以上满足任意一项,即为久坐族,你属于下面哪个久坐的行业呢?↓↓↓

此外,坐久了身体也会抗争,向你发出一些信号,类似于“主人啊,麻烦你动一动吧,我实在是坐不住了,脚丫头也麻木了,腰姐姐也突出了......”,这些都是短期的信号,久坐后的身体还会给我们哪些信号呢?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有近一半的人每天处于久坐状态,三分之一的久坐族们在休息时处于静态活动,动态运动少之又少。

导致肥胖的因素有很多,如:

内在因素(遗传、瘦素、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变化等);

饮食因素(摄入食物过多、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频繁进食、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摄入过多等);

其他因素(妊娠期营养过剩、人工喂养的婴儿、辅食添加不当等)。

导致久坐型肥胖的因素也是如此:

易胃口大开: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

运动时间少:不爱动 、“坐等”肥胖上门

饮食不规律:白天太凑合,晚上太丰富

睡眠严重不足:生理钟紊乱,影响瘦素分泌

想想看,坐着的时候,身体70%的重量+重力压在臀部,臀部自然外扩、下垂;腿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大腿必然僵紧;腹部脂肪一直被堆积,肯定会下肢肥胖。因此,久坐型肥胖常具有以下特点

臀部外扩、肥大

大腿粗壮、僵紧、不灵活;

腹部以下肥胖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体格指标测量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久坐型肥胖:

计算腰臀比:

标准腰围=身高×0.34

标准臀围=身高×0.542

腰臀比=腰围/臀围

正常腰臀比:男性0.85-0.9;女性0.67-0.8

久坐腰臀比:男性0.9-1.0,女性0.8-0.85

计算腰身比:

腰身比=腰围/身高

正常腰身比<0.45

久坐腰身比0.45-0.5

在饮食方面:

每天摄入能量需控制在1200-1800kcal

选择全谷类及杂豆类作为主食的三分之一

多吃蔬菜水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忌暴食暴饮,可少量多餐

多喝水,以淡饮品为主

在运动方面:

每小时进行一次颈部运动(写“正”字等)

每半小时起来走动(拉伸、靠墙站等)

每天半小时中等强度运动(瑜伽、慢跑等)

在坐姿方面:

头部不要前倾,以眼耳平面定位

眼睛平视前方

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

双肩平正放松,不要耸肩

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腰部可放置靠背

<写在最后>

久坐型肥胖不仅影响身材,导致“扁屁股”、梨形肥胖,还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等。因此,如果你是久坐族,要及时引起注意,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参考文献:

[1] 杨双燕, 周强. 久坐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展望[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35):500-505.

[2] Hu, Frank B . Television Watching and Other Sedentary Behaviors in Relation to Risk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en[J]. Jama, 2003, 289(14):1785-1791.

[3] Chastin S F M , Palarea-Albaladejo J , Dontje M L , 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Time Spent i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s and Sleep on Obesity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Markers: A Novel Compositional Data Analysis Approach[J]. PLOS ONE, 2015.

[4] 史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发布[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005):30-30.

相关知识

总是出现便秘?可能是你经常有久坐行为
久坐有哪些危害 久坐竟能杀人
警惕“久坐”要了你的命
久坐的危害有哪些 久坐怎么调整坐姿才能减少伤害
6个减肥小妙招 拒绝久坐肥胖
久坐怎么养生 这样坐才能远离久坐危害
冬天久坐有多糟?可“工作=久坐”,怎么破?
久坐的危害大 长期久坐记得锻炼
久坐不动的健康隐患:你可能低估了它的危害
献给久坐不动的朋友们:科学家终于找到“抵消”久坐危害的方法了

网址: 你的胖可能源于久坐 https://m.trfsz.com/newsview36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