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如何发展好种养循环全域有机的现代生态农业?——中国环境网

如何发展好种养循环全域有机的现代生态农业?——中国环境网

如何不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等投入品保障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的要求逐步从吃饱、吃好、吃安全向着吃健康不断升级。因消费需求升级,各地探索建设遵循生态原理、坚持绿色低碳、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和转基因技术的生态有机农场渐成潮流。地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邦)有机农场,就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秦邦成立于2006年。近19年来,秦邦始终坚持全域有机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种养协同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高产高效的全域有机现代生态农业“秦邦模式”。

那么,“秦邦模式”究竟是一条怎样的种养结合全域有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呢?

运用微生物活力培育健康土壤

“建设农场的初衷就是为了生产完全没有抗生素的鸡蛋。”秦邦负责人秦俊表示。

秦邦农场选址于六合区的一片荒地上。“当时选这儿的原因就是地下水水质良好。但那时,农场的土壤还很贫瘠,有机质含量仅为0.6%。我们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种植生态绿肥和堆肥等措施,每年对土地进行翻耕,逐步培肥土壤,不断改善土壤生态。”秦俊告诉记者。

由于不使用抗生素,农村建设初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夺走了大部分鸡的生命。通过走访专家,秦俊认识到养鸡最重要的是安全的饲料、水和空气。于是,他决定自行种植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并采用优质的地下水源。而要保障优良的空气环境,就必须从整体构建场区良好生态入手。

“化学农业模式下,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确实能够防治病虫害,但却会破坏农田生态平衡。”秦俊表示,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长出健康的植物,进而饲养出健康的动物。

为了培育健康土壤,秦邦开展了艰辛的探索。近19年来,在顺应生态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有益菌群制剂促进农田生态修复,并建立完整的种养循环体系。

秦俊介绍,有益菌群制剂是能够焕发土壤生态活力的“灵丹妙药”。牛的粪便、角、颅骨都是制剂的原材料。

“我们通过对牛粪及多种天然材料进行混合发酵,培育有益菌群。”秦俊指着一大片被用作牛运动场的草坡说,每到秋天,员工们就会收集牛粪,把掺杂在内的草叶挑拣干净,塞入母牛角中,将其埋入一个75厘米的深坑,开春再挖出来。这样,牛粪在冬天吸收的能量,可以在春、夏、秋给土地带来新的生命力。

“我们还饲养了绵羊和猪等牲畜。猪可以扮演‘清道夫’的角色。而腐熟的羊粪和猪粪则可以使土壤更加肥沃。”目前,农场土壤活力大大增强,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有蚯蚓达106条,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已从最初的0.6%增长到4%。

利用生态规律防治环境污染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6.0版的鸡舍。”秦俊介绍,棚舍内有1500多只鸡在自由活动。但记者并没有闻到任何臭味,也没有看到一只苍蝇,甚至没有遇到蚊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益菌群制剂,除了能够运用于土壤修复、生物堆肥,还能用于动物棚舍环境控制等方面。”秦俊解释道,制剂活性强大,能诱导鸡舍垫料产生多种有益菌群,让垫料具备强大的分解能力。由于其分解能力大于鸡粪产量,鸡粪得以长期持续稳定地快速分解转化,从源头上消除了恶臭,抑制了病原生物的孳生和传播,为鸡群健康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也避免了粪便和臭气导致的环境污染。

为了防止污染,秦俊告诉记者,会对鸡舍和运动场的排水实施三级净化,最终引入蓄水池。“水池内种植和养殖的大量喜肥的水生植物和动物,能够进一步优化水质。水池的蓄水可以用于日常农田浇灌以及抗旱补水。这样就有效防止了养殖污水环境污染,遏制了病原体传播。”秦俊说。

巧用生物特性保障生产安全

“以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建更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秦俊介绍,农场会用木块、木桩、砖头瓦块等搭成“昆虫旅馆”,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命住下来。例如,在香樟树上爬来爬去的蚂蚁,会在土壤中传播蚁酸,使植物不易枯萎;瓢虫,可以很好地实现对蚜虫的控制。

为有力提高农田病虫害生物防治能力,农场按照每50亩地配套3亩地的生态部落(生态岛)的方式,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还种植了冬季不落果的女贞树,可以招引很多候鸟来此越冬。

这里还是“百果林”和“百草园”,鸡可以自主选择40多种有机瓜果、蔬菜,还有忍冬、菘蓝等30多种草药。

“我们专门观察过,当前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事例,动物在生病的时候,它们会自己寻找一些植物,而这些植物恰恰就是草药。比如,牛在患有口蹄疫时,会去吃鹿衔草。”秦俊表示,既然动物具备这种本能,那就充分利用这种动物本能,让动物自主摄取更为平衡有效的营养和健康要素,加之让动物拥有更为充分和自由地活动,从而很好地保障了动物健康,实现了抗生素的零使用。

为了缓解外界声音对鸡健康的不良影响,农场会播放音乐,大大降低鸡因惊吓导致的应激反应从而保障生产的稳定。而来自地下180米的水,达到了饮用矿泉水标准,也促进了鸡的健康。

据统计,秦邦农场现有500多种动植物,形成了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了“有虫无灾,有病无害”的生态平衡,保障了农产品的稳产高产。这充分表明了,良好生态也是生产力。

在秦邦农场,黄鼠狼居然成了鸡的守护者,甚至出现了黄鼠狼在鸡身边睡觉的有趣场景。“黄鼠狼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先把农场划定为其领地的黄鼠狼,会有力地反制其他黄鼠狼的入侵。”秦俊进一步解释道。

针对让水稻种植者倍感“头疼”的杂草问题,秦邦探索出了以绿肥压草、诱草灭草、谷糠抑草、小鸭控草、精准除草、机械打草为主要环节的独具特色的稻田治草六步法,巧妙利用生态规律和机械作业,实现对稻田杂草的有效控制。

“近19年来,我们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肥料等化学投入品,依然实现了水稻稳产高产高质。目前,南粳水稻亩产达1100斤。”秦俊说。

秦俊表示,农场全域有机生产探索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所有环节原料全部来源于农场自身,并实现了污染零排放。这一闭环自给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完整链条,保障了生产免受外来原料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而造就高品质有机农产品。

善用企业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经过3次扩建,秦邦现有面积已达1500亩。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生态农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控制示范基地’‘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等荣誉。”秦俊介绍。

在坚持农时观、地力观以及循环观等思想的同时,秦邦还充分运用了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

“现在6.0版的鸡舍,通过构建有机蛋鸡自动化养殖棚舍系统,实现了有机蛋鸡饮水、采食、产蛋、蛋收集的全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减少鸡蛋污蛋脏蛋率50%,还可以对鸡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秦俊表示,目前,灵活运用生态理念,再加持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技术装备,秦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种植养殖有机操作规程和方案体系。农场的蛋鸡孵化率达83%(商品鸡),雏鸡成活率93%以上,青年鸡98%以上,产蛋鸡95%以上,全周期死淘率低于15%,产蛋率71%以上(放养,含公鸡),产蛋高峰期大于400天。

“我们的禽肉和蛋品已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德米特有机标准认证;生产的鸡蛋常规营养成分和有益元素含量也均高于一般养殖场的鸡蛋,且因为不使用抗生素,也没有抗生素残留,其中粗蛋白13.3%,粗脂肪4.2%,铁20.8mg/kg,锌14.2 mg/kg,哈夫单位超过90。”秦俊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的鸡蛋可以卖到5元/枚,老母鸡卖到298元/只,产品供不应求,单个棚舍年产值达200万元。

通过不断发展,秦邦的会员已有两万多个,实现了除西藏、台湾、澳门之外的全国各省多市覆盖;每年解决周边农民就业40多人,年收入4万元—7万元;每年还临时用工10000多人次,农民因此年增收平均1多万元。

通过自建和合作供应链平台,秦邦已与28家有机绿色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品牌推广渠道。同时,为江苏、河南、天津等70家以上的农场提供有机认证咨询服务。目前,贵州省遵义市九龙村、河南省焦作市茶棚村、南通如东海涌等地已引入秦邦模式。秦俊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采用秦邦模式的同等规模有机农场,建设投资不超过2000万元。

秦邦还借助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面向社会尤其是少年儿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和宣传教育。据秦俊介绍,农场通过“有机一日小农夫”“牛粪拯救地球”等活动,已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河南、湖北等地20多所学校开展农耕研学合作,每年为近两万人次尤其是城市儿童提供了解和体验生态农业的机会。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不仅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还扩大了影响,拉动了销售,对企业业务增长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相关知识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环境深度解析
2023年中国有机农业行业发展环境(PEST)分析:有机农业蓬勃发展,健康意识提升催生农业绿色转型[图]
【有机农业】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研究与创新之路
深度解析: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湖南绿色食品网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加大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 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
什么是有机农业,为什么要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及发展措施
推行准有机种植 打造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示范园环境影响评价

网址: 如何发展好种养循环全域有机的现代生态农业?——中国环境网 https://m.trfsz.com/newsview50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