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一般没有药品不良反应有9种分类的说法。药品不良反应按药理学内容可分为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6种。
1、副反应:副反应也称为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物作用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作用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属于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如当阿托品用于接触胃肠道痉挛时,引起的口干、心悸等症状就属于副反应;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通常可以预知,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发生。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前者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后者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体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如服用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还会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
4、停药反应:又称为撤药反应、反跳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5、变态反应:属于免疫反应的一类,又可称为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是患者对药物过敏导致的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无关,表现可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一般停药后反应可逐渐消失,但再用药时可能复发,因此对过敏体质者或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均应谨慎使用;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抗药救治可能有效,如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者会对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发生特异质反应。
平时在使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防止错误用药引起不良反应。若患者用药后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其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关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275例报告分析
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239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介绍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药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重视药品不良反应院内监测
食药总局监测这类药不良反应最多 但每个人家里都有!
网址: 药品不良反应及其9种分类 https://m.trfsz.com/newsview59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