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来袭,在家学习。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教研室汪军教授录制的十三讲《运动生理学》视频逐步上线。该套视频可以给老师们提供上课素材,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内容;当然也是健身爱好者提高自我运动科学知识、硕士博士备考自学的途径之一。
其中运动生理学基础部分:包括运动与骨骼肌,运动时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运动与氧摄取和运输,肌肉运动的调节;运动训练生理学部分:包括有氧无氧工作能力,身体素质,运动过程中的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特殊环境与运动,运动技能;运动健身生理学部分:运动健身与运动处方,运动与身体成分控制。另外,还有绪论和最后的运动生理学总复习。
今天推送的是第十一讲(PPT见后),对应第十章:运动健身与运动处方。请准备好,现在开讲:
学习提示:
1.学习重点: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以及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2.学习难点: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学习提纲:
根据个体不同的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而确定的运动目标即运动的目的。运动的目的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根据需要的不同类型,运动处方中运动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促进生长发育。(2)增强体质,防止疾病,促进健康。(3)保持健康,延缓衰老。(4)运动康复,治疗疾病。(5)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6)丰富文化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7)增强专项体能,提高竞技水平。(8)锻炼身体不同部位肌肉,塑造形体美。运动类型(运动种类)是运动中采用哪种形式的运动,或选择运动项目等。运动种类是确定运动处方性质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运动目的来选择运动的种类。运动的种类可按项目分类,如田径、体操、球类等;可按身体运动机能能力分类,如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柔韧性等;可按动作特点分类,如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为主、乳酸能代谢为主等。所以,分类方法不同,运动种类的确定就不同。
为达到全面身体锻炼的效果,应包括以下三种主要运动类型:①有氧耐力性运动;②抗阻力性力量运动;③伸展柔韧性运动。
运动类型选择的原则主要有:
(1)以有氧供能为主的有氧耐力性运动,兼顾个人运动习惯和爱好。(2)参与运动的主要大肌群的动力性运动与静力性运动结合,全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结合,以全身动力性运动为主,局部静力性运动为辅。(3)对于不常运动的人,动作结构上选择以周期性运动为主,动作简单,强度易于控制。人体运动中,运动强度(负荷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或速度,或肌肉单位时间所做的功。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决定运动量最主要的因素。运动强度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两大类。过去的运动处方多使用绝对负荷强度,现在相对负荷强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可以对人体的机能状态和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强度进行主观描述。因此,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健身者来说,运动时的主观体力感觉等级在12~15之间,说明负荷强度是合理的,而中老年人则达到11~13级为宜。
确定合理负荷强度的最好方法,是将靶心率和主观运动强度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即先按适宜的心率范围进行运动,然后在运动中结合主观运动强度评价表来掌握负荷强度。这样,在运动中不用停下来测心率便可知道自己的负荷强度是否合理。
健身运动处方中负荷强度的设定,以控制在人体有氧代谢工作的范围内为原则。即按肌肉工作相对强度分类中的大强度、中等强度以下的负荷强度;或按运动供能特点分类中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青壮年可以进行个体乳酸阈强度以下的有氧运动,中老年则只适宜中等以下强度的有氧运动;若以心率为指标则达到有氧工作心率范围,一般人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60%~85%,中老年人在本人最大心率的60%~75%较为适宜,即每分钟120~160次左右。运动处方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联系地址: 处方号:
临床检查
现有病诊断:
就诊日期: 年 月 日
1.心电图检查: ;静息时心率: 次/分;血压: 。
2.X射线检查:肺脏 ;CT或B超: 。
3.化验检查:尿常规 ;胆固醇: mg/L;脂蛋白: ;甘油三脂: mg/L。
4.运动试验: ;最大负荷时心率: 次/分。
5.12分钟跑测验:跑距 米,跑速100米/ 秒;2400米跑体质测试 分钟,体力等级:
6.体质强壮指数:强壮、优良、中等、体弱;体型:一般、消瘦、肥胖;身高体重指数: 。
7.运动爱好: 。
运动处方卡姓名: 性别: 年龄:
预计每日得分: 每周得分:
最大有氧能力:
1.运动目的: 。
2.运动类型及时间分配: 。
3.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 次/分;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 %;靶心率: 次/分;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 分。
4.锻炼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每周(天) ,每次 分钟;力量锻炼方法: 次/周。
5.准备活动项目: (5~10分钟);心率 。
6.整理活动项目: (5~10分钟);心率恢复时间 分。
7.注意事项: 。
任何一次有目的的锻炼,都应该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准备阶段、正式锻炼阶段或训练阶段和整理阶段。
(一)准备阶段(二) 训练阶段(三) 整理阶段观察每次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情况,运动量适宜的标志是:睡眠良好,次日晨起疲劳感完全消除,感觉轻松愉快,体力充沛,有运动兴趣和欲望。
运动后次日基础状态测定基础心率,每分钟波动不超过3~4次;呼吸频率每分钟不超过2~3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mmHg;体重减少在0.5公斤以内。如果数日内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或肺活量、体重等明显的持续下降,则说明运动量偏大,有疲劳积累的征兆,应及时减少运动量。学习思考:
1.简述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2.试述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程序?3.简述运动处方实施的阶段性特点?参考教材:汪军.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王瑞元,苏全生.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王瑞元.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王瑞元,汪军.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知识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
全民健身日丨科学健身,这才是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
食品学院开展“运动营养与科学运动”讲座
运动健身离不开科学“处方”
“全民健身日——科学运动与健身科普知识”主题讲座开展
日常运动,强健身体——用科学运动开启健康人生
运动|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科学运动健康知识讲座兴义开讲
“如何科学运动?旧事新说”运动健身讲座
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
网址: 开讲了丨运动生理学:健身与运动处方 https://m.trfsz.com/newsview63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