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美萍茶艺师培训绿茶基础知识与冲泡
绿茶基础知识
绿茶冲泡技巧
绿茶品鉴方法
绿茶与健康养生
茶艺师职业道德与服务礼仪
绿茶基础知识
绿茶起源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茶的起源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绿茶逐渐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等地区,成为世界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茶的传播
根据产地和制作工艺的不同,绿茶可分为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多种类型。
绿茶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口感清爽鲜美,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抗氧化等功效。
绿茶的特点
绿茶的种类
绿茶的产地
中国是绿茶的主要产地,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湖北等省份都有优质的绿茶产区。
绿茶的采摘
绿茶的采摘时间通常在春季,以嫩芽和一芽一叶为主,要求鲜叶嫩度适中,芽叶完整,无病虫害和杂质。
01
杀青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保持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
02
揉捻
通过揉捻使茶叶形成一定的形状和条索,同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03
干燥
通过干燥进一步挥发茶叶中的水分,达到提香、去苦涩的目的,同时固定茶叶品质,防止变质。
绿茶冲泡技巧
透明度高,便于观赏绿茶在水中舞动的美妙姿态。
保温性能适中,适合冲泡各种绿茶。
陶瓷盖碗
透气性好,能充分展现绿茶的香气和滋味。
紫砂壶
公道杯、品茗杯、茶荷、茶匙、茶巾等。
准备辅助工具
上投法
先注水至七分满,再投放茶叶,适合细嫩名优绿茶。
中投法
先注水三分之一,投放茶叶后再注满水,适合较嫩绿茶。
下投法
先投放茶叶,再注水至七分满,适合中低档绿茶。
投放量
根据茶叶品种和个人口味而定,一般为3-5克。
浸泡1-2分钟,使茶叶充分吸水舒展。
第一泡
每泡适当延长浸泡时间,以保持茶汤浓度的稳定。
第三泡及以后
浸泡30秒左右,开始品饮美妙的茶汤。
第二泡
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茶汤苦涩;及时清理茶渣以保持清爽口感。
注意事项
绿茶品鉴方法
绿茶条索应以紧细、圆直、匀整、重实为好。
观察茶叶的条索
观察茶叶的色泽
观察茶叶的净度
绿茶色泽应以嫩绿、光润为好,枯黄、暗涩为差。
绿茶茶叶应洁净,不含杂质。
03
02
01
01
02
03
捧起绿茶茶叶,靠近鼻子轻轻嗅闻,以辨别茶香高低。
干闻茶香
冲泡后,闻茶叶的香气,以辨别茶叶发酵程度及发酵质量。
湿闻叶底
细细品味茶汤,感受其滋味是否鲜爽、醇厚、回甘。
品尝茶味
01
02
绿茶茶汤清澈透明,以嫩绿、黄绿为好,深黄、浑浊为差。
评汤色
评叶底
根据绿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品质评价
在品茶过程中,欣赏绿茶之美,包括茶之美器、茶之美境、茶之美艺等。
艺术欣赏
通过品茶活动,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品茶的乐趣和意境。
文化体验
绿茶与健康养生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功效
有助于降低血脂、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01
常饮绿茶可提神醒脑、清热解暑、消食止渴
02
绿茶中的茶多酚有助于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03
禁忌:空腹饮茶、过量饮茶可能导致不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饮
选择色泽翠绿、香气清幽的绿茶,避免陈茶和发酵过度的茶叶
选购
绿茶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干扰,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保存
绿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礼仪文化
茶道精神包括“和、敬、清、寂”四个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通过品茗绿茶,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气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茶艺师职业道德与服务礼仪
热爱茶艺事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传播茶文化。
热情周到,真诚公道,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宽容大度,共同提高。
仪容仪表整洁大方,穿着得体,符合职业身份。
保持微笑服务,态度亲切友好,尊重客户。
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语言规范,表达清晰准确。
动作轻柔优雅,举止得体大方,展现茶艺师的专业素养。
01
02
03
04
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给予积极回应。
善于倾听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客户介绍茶品和冲泡方法。
表达清晰
遇到客户提问或质疑时,保持耐心和热情,细致解答。
保持耐心
关注客户的感受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关注细节
THANKS
相关知识
茶文化与茶艺
茶艺 备课本( 王璐).doc
中国茶文化第三讲泡茶知识和茶与健康.ppt
高级茶艺师4
2021年校级“茶艺技能比赛”竞赛通知
泡茶的茶水比例泡茶水浸泡时间冲泡次数,掌握茶叶的完美冲泡:茶水比例、水、浸泡时间和冲泡次数的完美搭配
想要泡好一杯茶,这些茶水比例知识少不了!
运动营养师培训教程:基础知识与技能
糖艺制作基础知识.ppt
茶文化与茶健康论文精选(九篇)
网址: 2024年度吕美萍茶艺师培训绿茶基础知识与冲泡.ppt https://m.trfsz.com/newsview72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