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核心肌力、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平衡能力与核心肌力 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河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男女各25人,共50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闭目单足站立方法测试静态平衡能力,采用星型偏移方法测试动态平衡能力;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侧桥和背桥的方法测试受试者的核心肌力。结果:青少年动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相关性显著,与背桥没有相关性;但是静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没有相关性。结论: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而核心肌力与静态平衡能力之间没有相关性。
青少年;核心肌力;平衡能力;相关性
Objective: to explore, core strength,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to balance and core strength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 HeX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 and women of 25 peop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50. Methods: the single foot stand close method to measure the static balance ability, and by using the dynamic balance test star migration method ability; Using a minute of sit-ups, side and back the method of bridge bridge the core of test subjects muscle strength. Results:teenagers and the ability of dynamic balance the sit-ups, side bridge correlation significantlyand back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ridge; But static balance ability and sit-ups, side bridge, back bridge,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 Conclusion: the strength of teenagers muscleand dynamic balance of core ability t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cance, and core strength and static balanceof theability do not havecorrelation betweeneach other.
Keywords:Teenagers; Core Strength; Balance Ability; Correlation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发育期,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变能力较差,因此,运动损伤是造成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此时青少年的体力迅速增长,精力旺盛、反应灵敏、好动、心理处于发育成长期,因而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冒险刺激,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使其更容易在运动中受到伤害,这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核心肌力作为一种新兴的肌肉力量,是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学者提出来的新概念。核心肌力这一概念产生于欧美学者关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研究中,后来逐步被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目前国内有关核心肌力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研究水平还只停留在对国外相关资料文献的翻译理解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尚缺乏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扩展和实证研究。核心区域是指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即包括了腰椎、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也包括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简称核心肌力,核心肌力是一种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与上下肢力量并列的,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核心区域肌肉产生的力量。核心肌肉在维持身体平衡过程中不仅能够稳定脊柱和骨盆,而且还通过产生、转换或控制力量为肢体多个部位和环节的不同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平衡搭建平台。人体在调节身体平衡过程中,将参与完成调节活动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人体躯干部位的核心区域是链条的中间环节,人体核心部位强有力的肌群使其在维持机体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平衡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人体神经系统控制下由肌肉骨骼来完成自我调控平衡的过程,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维持平衡是人体的一项基本运动技能,人的坐、立、行等都以完整的平衡功能为基础。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稳定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护稳定状态的能力;动态平衡是人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的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平衡的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平衡功能对于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都起着重要作用。平衡能力通常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平衡能力作为国民体质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已在医疗康复、体育训练等领域展开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关于健身和康复训练领域的核心肌力研究正在兴起,核心肌力在运动中作为支点传递力量、调整和控制人体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核心肌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对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主要从核心肌力、平衡能力、实验测试与评价方法、相关性、意义与作用几方面家以阐述。探讨其受试者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运动训练、运动损伤等相关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1-2]
实验对象为随机抽取河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共50人(男、女各25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身体健康,无脊柱和肌肉疾病等症状,并能独立完成各项测试。
1.1.1测试肌群选取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Mean±SD) N=50人 男:n=25人 女:n=25人
性 别
人 数
年龄/years
身高/cm
体重/kg
男
25
20.3±0.9
179.2±4.8
69.9±5.2
女
25
20.0±0.9
165.6±4.4
57.8±2.6
1.1.2测试仪器
秒表、垫子、尺子、握力计、粉笔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CKNI渠道查阅了国内有关运动训练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方面的论文、著作等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3-5]
1.2.2实验法
1.2.2.1一般身体形态指标测试:
身高:cm 体重:kg 年龄:years
1.2.2.2核心肌力测试:
采用仰卧起坐、侧桥和背桥测试指标反映受试者的核心肌力;本实验中的核心肌力采用下列3种测试,测试方法与步骤按下列次序进行,每种测试之间休息3min。
①仰卧起坐测试:令受试者全身仰卧于垫子上,两腿稍分开,双腿弯曲屈膝成90度左右,两手交叉贴于脑后,起坐时以两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计表,记录1min内完成的次数。
注意事项:必须肘部撑垫,脚尽量不能离开垫子,自己独立完成;到1min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两肘未触及或超过两膝时不计数;测试过程中,要给受试者报数。
②侧桥测试:受试者身体侧卧在垫子上,靠近垫子的手臂弯曲与垫子接触支撑起身体,手心向下,另一只手臂向头方向伸直,髋部向上抬起,离开地面,脚背外侧支撑,踝、膝、腰椎至颈椎形成一条直线。每位受试者进行左右两侧的测试(每次测试休息3min),用秒表记录该姿态持续的时间,取最佳值。
③背桥:受试者身体仰卧在垫子上,双肩和脚后跟着地,双臂伸开放于体侧形成一条直线,手心朝下,双膝屈曲,顶髋,膝、髋、腰椎至颈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2.2.3动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测试方法按以下顺序与步骤进行,每种测试之间间隔3min。
①闭目单足站立测试:受试者双手叉腰、闭眼,用习惯脚单脚站立,另一条腿屈膝,使脚离开地面并贴靠在站立腿的膝部。从脚离地面开始计时,至离地脚落地或站立脚移动时停表,计算单脚闭目站立的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注意事项:受试者离地脚可以离开站立腿,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不能睁开眼睛。(每位受试者进行2组测试,取最佳值)
②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令受试者在5个方向上(注:有专家和学者已经证明3个点的平衡能力可以代替8个点的平衡能力,而且2点、3点、4点是最理想的测试点,此外,5个点的测试没有顺序性,因此,本文运用的是五点测试法更具有代表性)进行各点练习2次,然后休息2min。开始测试,两腿均以受试者的正前方1点为起点,右腿支撑时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测试(1点→5点)。令受试者单腿站立于8点星形的中央,用非支撑腿向分别间隔45度的5个方向尽可能的远伸;在各方向上用脚能够到最远的部分轻触一下,用伸出的远度作为评价稳定能力的指标;用粉笔标记受试者每一次达到的最远刻度,测试2组,取最佳成绩。意义:星形偏移平衡测试主要反映人体的动态平衡能力,在不违反测试规则和不考虑身高和腿长的情况下,受试者脚尖在不同方向上伸出的越远,则说明该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越好。
要求:以下情况数据无效,应予以重测:任何情况下受试者的伸远腿参与了支撑;任何情况下身体重心失去平衡;站立腿从圆心上移开,偏离重心。
1.2.3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包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进行相关分析处理。采用相关系数(Pearson)分析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为相关性显著,而P<0.01表示为相关性非常显著。 [6]
核心肌力与动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对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进行相关系数(Pearson)分析,以下结果显示: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系数为:P<O.05,说明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显著;P<O.01,说明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动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
表2 静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的相关系数表
仰卧起坐
侧桥
背桥
静态平衡能力
(闭目单足站立)
相关系数
-0.009
-0.057
0.020
P值
0.954
0.698
0.893
注:P*<O.05相关性显著;P**<O.01相关性非常显著;P>O.05没有相关性
由表可知:青少年的静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都没有相关性,即:青少年的静态平衡能力与核心肌力没有相关性。
表3 动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的相关系数表
仰卧起坐
侧桥
背桥
1点
相关系数
0.107
0.403**
0.175
P值
0.469
0.005
0.234
动
2点
相关系数
0.309*
0.351*
-0.064
态
P值
0.032
0.014
0.665
平
3点
相关系数
0.339*
0.309*
-0.367
衡
P值
0.018
0.033
0.166
能
4点
相关系数
0.035
0.063
-0.365
力
P值
0.811
0.669
0.168
5点
相关系数
-0.010
0.056
-0.066
P值
0.945
0.704
0.654
注:P*<O.05相关性显著;P**<O.01相关性非常显著;P>O.05没有相关性
由表可知:青少年动态平衡能力中1点与侧桥相关性非常显著,而2点、3点与侧桥相关性显著,4点、5点与侧桥没有相关性;2点、3点与仰卧起坐相关性显著,而1点、4点、5点与仰卧起坐没有相关性。
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
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简称核心肌力,核心肌力不仅对人体的核心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它能够主动发力,也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而仰卧起坐、侧桥和背桥三个指标分别从不同部位反映核心肌肉的力量,其中仰卧起坐指标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等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背桥指标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臀大肌和臀中肌等肌肉的力量;侧桥指标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腹横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维持平衡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一般认为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有三个重要环节:感觉的输入、中枢整合与运动控制。平衡能力包括坐位、立位和移动平衡三个方面,即静态的稳定性和动态的协调性,同时还包括在三种状态下的抗干扰能力。本实验采用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相结合指标来反映受试者的平衡能力,闭目单足站立主要检测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而星形偏移测试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能力。
本研究中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中动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的相关性显著;而静态平衡能力与核心肌力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与选择的测试方法有关,说明这种测试方法对应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募集的运动单位是不同的,神经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的效果也不能反映核心肌力与静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本实验之前,本实验组也做了静态平衡方法之间的相关研究,得知各种静态平衡的测试方法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从某角度而言,对人体稳定性的评价,尤其是单姿势控制,动态平衡测试更优于静态平衡测试。肖春梅等认为静态平衡测试偏重于前庭功能,而对于动态、视觉和躯体感觉的功能反映很少。星形偏移测试的优势在于能更大程度的体现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相关研究表明,人体躯干部位的肌肉在维持机体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体稳定性的发挥就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核心区域的肌群间的协同作用,使核心肌群在整个运动环节中能够最大限度稳定脊柱和骨盆,并通过产生、转换或控制力量将力量传递至肢体末梢环节来实现的。在运动过程中核心肌群可以像束腰一样稳定脊柱并保证力量的有效传导,一个动作的完成通常是一个动力链的过程。在腰椎的稳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腰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腰椎形成完整的整体,互相协调,共同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以利于腰椎在各方向上的平衡。由于目前对于核心区域的肌肉构成还有一定的争议,本实验中所选取的三种力量测试是否能很有效地反映人体的核心肌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研究。同时,本次实验采用随机抽样,且样本含量较小,实验结果还难以准确代表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7-9]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显著;而与静态平衡能力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与选择的测试方法有关,说明这种测试方法对应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募集的运动单位是不同的,神经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
相关知识
浅谈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不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对改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灵敏性的影响.pptx
心理所研究发现青少年女性体型知觉与求瘦渴望密切相关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妊娠期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巧用核心力量训练提高原地掷实心球的能力
游泳五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平衡能力
不同姿势站立架训练联合悬吊核心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与步行功能的影响
网址: 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https://m.trfsz.com/newsview77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