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

汀州客家酿酒工艺,流传于福建闽西客家地区,几乎所有客家人都有家庭酿酒的习惯,每到冬季来临,在冬至日之前,家家户户都为春节期间招待亲友和自家饮用就开始酿酒。其制作的米酒,属黄酒类,也有用谷类制成白酒“谷烧”或“米烧”的。

汀州酿酒的历史悠久,据传汀州原系闽越族古地,昔日原居土著人为畲族人,他们刀耕火种,能歌善舞,善于制酒。东晋永嘉之乱,战火纷飞,汉族民众不断从北向南迁移避难,来到闽西,并与闽越族人相融合,形成了客家民系。与此同时,客家先民也带来了中原的先进酿酒技术,结合了汀州当地的酿酒工艺,创造出了客家特色的酒文化。

据传唐代之前,汀州就出现酿酒作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酒质优良。虽然无史书记载,但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对酒的描述,可佐证汀州酒文化历史之久远。据《汀州府志》载:唐代名相张九龄,经过汀州时,曾登上当时酒楼“谢公楼”饮酒。写下《登谢公楼》诗:“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这里的“青蚨”,是铜钱的别称;“斗”是当时酒的量具,有别于“米斗”;“红泥”,指的是红土制成的酒具或炉具;“擘”,同“掰”;“绿蚁”,是指浮在米酒表面的泡沫,从这诗可看出古汀州酿酒历史之源远流长,酒质之优了。又《长汀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就有制酒交纳酒税的记载。酒肆之多也是闽西之首。至民国期间汀州府城区之酒作坊及商肆就有四十多家。昔日主要酒品种有隔冬酒、红娘酒、酒娘等,并常销往江西、广东及本省各地区。 [3]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所制作的“酒妹子”是鲜为人知的一个酒名词。由于“酒妹子”提取量有限,产量低,保存期短,只限在汀州当地销售,故而未见经史记述,在制作“酒妹子”酒时,选料、制作、贮藏工艺精湛、独特。 [1]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三:

1、选料:精选上等、优质的糯米;选用清洁活性的水质;选用祖传秘制的酒饼(曲)。

2、制作:掌握蒸制糯米的火候;投放酒曲的分量;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最主要的是提取“酒娘”的时间。

3、洞藏:一般制酒作坊,成品酒都是采用窖藏,而汀州酿酒是采取山洞中贮藏之法,这也是汀州酒质的特别之处。 [3]

在酿制米酒时,糯米蒸熟拌匀酒粬后,放置三天让它发酵,逐步转化为含葡萄糖的液汁渗出。此时尚未转化为酒精,因此含糖量较高,酒精度较低,且饱含多种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营养成分等物质。此种一百斤糯米所出之酒液只能提取一斤的液体,这酒液被称为“酒娘”。而后放进冷开水逐步酿制成酒。 [3]

传承价值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具有地方特色传承技艺,对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传承状况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为家族式传承,有的不外传,特别是酒曲配制更是秘而不宣。 [3]

传承人物

林剑波,男,1971年7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汀州客家酿酒技艺”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4]

保护措施

2019年1月1日,长汀县汀州客家酿酒技艺传习所举行揭牌仪式。汀州客家酿酒技艺传习所为传承传统客家米酒酿造技艺而设立,传习所集教学、体验、行业交流、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特别以整理客家酿酒技艺档案和视频拍摄宣传为重点。 [5]

主要活动

2021年12月12日上午,202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2021年海峡两岸客家文化研学体验营活动在长汀卧龙书院正式开营。研学营为期7天,具有“汀州客家酿酒技艺”等非遗体验活动。 [6]

相关知识

黄酒酿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温和绵甜,米香浓郁,唯糯堂以自主酿造的客家黄酒切入酒品市场
酿酒技术
2024年3月黄酒加酒法酿造工艺(家庭版)【酿酒吧】
精选客家娘酒品牌推荐
口味清甜酒味淡,「唯糯堂」用低度客家黄酒瞄准养生酒市场
“匠工之作,九酿琼浆”:贵州习酒·匠工九酿的品牌涵义全在这8个字里了
客家娘酒
客家黄酒:为何千年来备受青睐
惠水酒厂,贵州黑糯米酒市场情况

网址: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 https://m.trfsz.com/newsview79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