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疫情期间,如何守护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如何守护心理健康?

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不断刷疫情相关新闻、生活的小区被封控、多次核酸检查、日常生活规律被打破等等,这些疫情相关因素难免让人产生紧张、害怕、焦虑、恐慌等情绪,严重者可出现强迫、多疑、易激惹、冲动等心理反应,以及腹泻、腹痛、躯体疼痛、心慌、胸闷、出汗、颤抖等生理反应。

如果这些应激反应持续时间长,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就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恐慌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乘虚而入。

可能出现的常见心理反应

认知功能受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清晰,决策困难,脑子反应变慢。

情绪反应

紧张、担心、不安、害怕、恐惧、恐慌,情绪烦躁,容易激惹、发脾气,经常抱怨,甚至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闷闷不乐,无法开心起来,表情痛苦,哭泣。

躯体反应

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心跳加快,呼吸不畅,憋气,恶心,腹部不适,腹泻,胃肠胀气,食欲差,尿频尿急,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肩背部疼痛,自我感觉发热等。

行为反应

逃避或回避一些信息、场景,反复查看疫情的进展,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洗手,社交减少,变得懒惰,极端的甚至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等。

人际关系紧张

容易敏感多疑,过度防范他人。

睡眠差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睡眠不持久等。

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

接纳抑郁情绪。当发觉自己心情不愉快、兴趣下降、体会不到快乐的时候,就要自我提醒:我是不是抑郁了?有抑郁情绪并不可怕,及时察觉并接纳它是自我调整的第一步。回避不良情绪不利于后续的情绪管理。

寻找正性情绪。多和心态积极的人联络,聊一聊开心的事情。

积极行动。比如听听令人情绪激昂的音乐,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喜剧片,读些幽默的故事,讲些笑话等。

追溯抑郁情绪的源头。冷静下来分析抑郁情绪的源头,或请亲朋好友帮忙一起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改变想法。我们看待事情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掌控的,除了自身之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我们不必将原因都归结于自身。改变这些想法后,很多抑郁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有氧锻炼。锻炼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它被称为“快乐激素”,尽管这种快乐效应比较短暂,但至少可以维持数小时。在非常时期,我们一样可以进行有氧锻炼,如在室内做操、原地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促进“快乐激素”释放。

健康小妙招

腹式呼吸

用鼻子均匀吸气,使小腹隆起。

用口均匀呼气,使腹部平缩。

可用双手放于腹部,感受呼与吸间的一起一落,以放松心情。

冥想

在安静的空间里,放松自己身体,找个舒服的坐姿,开始冥想。在脑海中模拟出一个平和的场景,逐步探索它,直到获得彻底的宁静。我们可以想象一片温暖的沙滩,一片繁花似锦的草地或一片静谧的森林,伴随着想象的意境,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归于平静。

蝴蝶拍

双臂于胸前交叉,轻抱自己上臂或肩膀。

双手轮流轻拍,左右各拍一次为一轮。

用合适的轻重与速度轻拍,4—12轮为一组。

轻拍过程中不断告诉自己“我是安全的”。

正念

正念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

例如正念饮食,可在吃饭时感受口中的食物,通过轻闻气味、触摸手感、咀嚼味道、回味口感等将注意力带回来,让自己认识并感受食物本身。研究表明,正念饮食可以帮助减肥、治愈暴食、改善焦虑、增强免疫力。

面对焦虑,医生建议这样做

每天安排适宜的娱乐活动。可以在家看看网络电影、小说,听听音乐,追追电视剧,玩玩短视频等。

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作息。依旧按时起床就寝,按时进餐,注意营养均衡,安排好每天的生活,有张有弛。

做好自身防护,保障自身安全。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不信谣,不传谣。倘若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假,就干脆不去查看非权威官方途径发布的信息,不私下打探所谓的“真实情况”。

每天和亲友进行音频或视频通话,聊一些开心愉快的事情。每天适当地锻炼,比如练瑜伽、做操、原地跑步、做平板支撑等。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从权威官方途径比如《新闻联播》、国家或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毒力不强,会传染,自身抵抗力是关键)。

不同人群的心理调节指南

一线工作人员

○合理设置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

○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允许自己示弱。

○保持与家人的联系,从家人的支持中汲取温暖和力量。

居家市民

○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的事情,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享受这个过程。

○找到一种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

○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

集中隔离人员

○认准官方消息,不要听信谣言,严格甄别信息来源,认准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充分相信其信息透明,相信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

○面对“被隔离”的事实,不要急于评价,不要主观判断。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反而获得了这种独处、安静的空间,正好可以静下来思考,或者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福祸相依,被隔离或许可以成为一件好事情。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被隔离后,都要尽可能地照顾好自己。尽可能地健康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尽可能作息规律,给自己安排一些日常活动甚至制订一个短期计划。

如何进行亲子沟通?

□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是游戏的主导者,保持亲子交流常态化、规律化。

□提供真实的疫情信息,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

□让孩子了解自我防护的方法,如洗手、戴口罩,以及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知识。

□让孩子知道应激反应是每个人在面临应激时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让孩子感到被倾听、被理解、被支持,提高安全感。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投入到一项感兴趣的活动或学习中去。

如何守护老年人群

心理健康?

△尽可能保持疫情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秩序。

△尽可能保证疾病维持治疗需要的药物供应。

△尽可能保证身边有人陪伴。

△尽可能让老人知道遇到问题找谁。

△尽可能与独居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的老人每1—2天通一次话。

△尽可能告知老人疫情的真实信息。

本版文字综合潇湘名医、健康界、深圳龙岗疾控、中国水运网相关报道

相关知识

疫情期间,如何守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如何用精油守护健康
疫情期间如何守护心理健康“绿码”?深圳市康宁医院专家支招
贵阳:疫情之下心理健康的守护
疫情期间,孕产妇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疫情当前月嫂,疫情时期月嫂服务,守护母婴健康的贴心守护者
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怎样维护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如何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网址: 疫情期间,如何守护心理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6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