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制作过程是从可可豆的发酵、晾晒到烘烤,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最终获得可可豆。
将包裹着白色果肉的可可豆取出后,在室温下进行发酵。经过数日的等待,可可豆会自然渗出液体并转变为棕色。随后,将渗出的液体擦干,并选择晾晒或使用烤箱烘干。烘干完成后,再次放入烤箱中烘烤约20分钟,以充分激发其香气。最后,去除豆衣,所得到的棕色豆子便是我们常说的可可豆。
可可豆的精致形态,正是经过一系列精心加工处理后的结果。
可可脂,这种在巧克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成分,其价格的昂贵程度与其在巧克力中的含量紧密相关,进而直接影响着巧克力的整体品质与“含金量”。
代可可脂与可可豆有所不同。由于我国对预包装食品有明确规定,当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或等于0.3克/100克时,才允许在包装上标注“0反式脂肪酸”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字样,但这并不意味着食品中绝对不含反式脂肪酸。此外,研究显示,过量食用代可可脂巧克力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的蛋氨酸成分可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皂角苷则可能导致碘缺乏,而嘌呤则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因此,为了健康,建议大家适量食用代可可脂巧克力。
为了避免购买到代可可脂巧克力,我们可以通过仔细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产品类型来进行判断。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如果巧克力中代可可脂的添加量超过5%,则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注为“代可可脂巧克力”。
例如,我们可以参考《GB 9678.2-2014》中的规定,通过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产品类型来判断是否为代可可脂巧克力。如下面这款产品,其包装上明确标注了代可可脂的添加量超过5%,因此可以判断其为代可可脂巧克力。
市场上,巧克力主要分为黑、白和牛奶三类,它们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可可脂的含量。
黑巧克力,其总可可固形物含量需达到30%或以上,外观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品尝时带有明显的可可苦味。
白巧克力则不含可可粉和可可固形物,但含有20%以上的可可脂和14%以上的含乳成分,因此奶味浓郁,口感偏甜。
牛奶巧克力在巧克力中融入了乳制品,其含乳成分超过12%,同时总可可固形物含量也达到25%或以上。这种巧克力呈现出棕色或浅棕色,既保留了可可的香醇,又融入了牛奶的细腻口感。
在对比了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这三种巧克力后,我们更推荐选择黑巧克力。这是因为黑巧克力含有诸如可可黄烷醇、可可碱和多酚等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当然,如果你觉得黑巧克力的苦味难以接受,那么你可以尝试那些总可可固形物含量在70%至75%之间的黑巧克力,它们的口感会更加醇厚,同时也保留了黑巧克力的健康益处。
另一方面,白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中往往会添加较多的白砂糖以增加甜味。例如,在下图中展示的两款巧克力中,白砂糖在配料表中的排名都位列第一,这表明在这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白砂糖的用量相对较多。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应按照配料用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因此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其用量就越高。这一信息有助于消费者在挑选巧克力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在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品牌白巧克力的外观和配料信息。通过观察配料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白砂糖的用量相对较高,位列配料表的首位。这提示我们,在挑选巧克力时,应注意配料表中各成分的用量比例,以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另外,像大家常吃的巧克力冰激凌、巧克力蛋糕这类食品,虽然口感诱人,但配料中大多使用的是代可可脂巧克力外皮,并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若实在难以抗拒,建议先仔细查看配料表,做到心中有数。
总的来说,无论是可可脂巧克力还是代可可脂巧克力,都不宜过量食用。纯黑巧克力同样含有较高脂肪,热量也不低,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此外,巧克力中的草酸含量也相对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对身体不利。因此,在享受巧克力的美味时,我们需要注意适量,保持均衡的饮食。
相关知识
深入了解巧克力:制作、成分及健康选择指南
巧克力选择指南:深入了解营养成分与配料表
巧克力选择指南
如何选择健康又美味的巧克力:成分与自制指南
巧克力对骨骼的影响及选择指南
巧克力成分(健康的巧克力成分)
巧克力品鉴新手指南:选择高品质巧克力的秘笈
生酮100%黑巧克力制作指南
如何选择纯正巧克力:从成分到健康的全面解读
自制巧克力指南丨从可可豆到巧克力酱
网址: 深入了解巧克力:制作、成分及健康选择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2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