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风吹过,青海省东部黄河畔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迎来了青稞的丰收季节。昂思多镇德加村的村委会主任朱公保才旦,正忙碌着筹划青稞的储存和加工事宜。这里,海拔2800米的土地上,青稞长势喜人,亩产稳定在300至500斤左右,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希望。
得益于广阔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丰富的耕种经验,德加村形成了“统种共富”的发展模式。村集体发挥中介作用,将土地的种植、管理和收割环节交给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而村民们则能在年底分享到丰厚的分红。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参与热情。
2024年,德加村共收获了600多吨青稞,其中一半销往西藏,另一半则留在村里进行深加工。在青稞加工车间里,村民们忙碌地包装着青稞炒面,而青稞酒厂的技术人员也在精心酿造着青稞酒。这些特色农产品,经过村民们的巧手,变成了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贵资源。
为了确保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得到均衡保障,德加村在“统种共富”项目启动之初就明确规定了分红比例。2024年,村集体收益达到了20万元,入股的村民们每亩地也能增收200至300元。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朱公保才旦等人的精心筹划和村民们的辛勤付出。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朱公保才旦还积极参加了锡山和化隆两地的交流协作活动。他成功将化隆人的勤劳质朴和优质农产品推介到了江苏无锡市锡山区。锡山区也连续两年为化隆举办了乡村振兴新媒体运营培训分享会,交流电商销售经验。这些举措无疑为德加村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不仅接受省内的线下订单,还积极尝试线上直播,努力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朱公保才旦在业余时间成为一名“主播”,他在忙碌完手头的工作后,会在直播镜头前热情地推介家乡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当地的青稞酒和青稞炒面系列产品已经成功销往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等地。现在,他又瞄准了青稞绿麦的市场需求,着手启动绿麦加工车间的建设,为青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自2023年以来,化隆县一直在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巴燕镇、昂思多镇等乡镇率先实践,创新推出了“党建引领、统种共富”的土地合作经营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和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有力地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024年,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了160万元,支持化隆县开展“统种共富”试点工作,涉及乡镇13个、村庄33个,参与农户达到3242户。
相关知识
让青稞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软黄金”
西藏洛隆:青稞深加工促增收
甘孜县青稞文化产业园:一块青稞饼干的致富经
甘孜县青稞文化产业园:一块青稞饼干的“致富经”
把青稞从雪域高原推进一线城市
2022北京食品饮料展览会丨传统食材—青稞,让面包焕发新的魅力
种出好青稞 村民乐开怀
隆尧县:麻山药丰收富农家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西藏江孜:把青稞从雪域高原推进一线城市
【乡村振兴在青海】种出好青稞 村民乐开怀
网址: 青稞丰收:化隆县的“统种共富”模式与市场拓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6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