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
耳穴压丸疗法又称耳穴埋豆,即用胶布将压丸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操作:
应用耳穴压丸法时,可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郭,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0.5cm×0.5cm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治疗
1.痰浊阻滞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主穴】耳背心 耳背肝 耳背降压沟 交感
【配穴】脾 三焦 内分泌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
【说明】每日自己按压耳贴2~4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下1个疗程。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主穴】耳背心 耳背肝 耳背降压沟 交感
【配穴】肾 肝 皮质下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
【说明】每日自己按压耳贴3~4次,8天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下1个疗程。
3.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主穴】耳背心 耳背肝 耳背降压沟 交感
【配穴】脾 皮质下 肺 神门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
【说明】每日自己按压耳贴4~5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下1个疗程。

相关知识

中医耳穴压豆操作技术详解
耳穴贴压技术课件.ppt
中医药适宜技术刮痧疗法.pptx
【新技术】中医适宜技术——药物罐
老中医必须学会的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之刮痧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类—三棱针技术
耳穴疗法具体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中医适宜技术刮痧熏洗.pptx
中医药适宜技术—电针法

网址: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9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