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外卖食品安全问题
近日,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曝光,更因为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在外点餐和外卖可能带来诸多健康风险。
> 提前点外卖的风险
在中午用餐高峰期,许多人都习惯提前点外卖,以便在午休时能够准时送达。然而,为何专家会建议最好不要提前点外卖呢?提前点外卖可能导致收到隔夜菜,因为一些外卖商家在常温下保存被退单的外卖,然后在次日再次出售。有暗访记者在直播中揭露,外卖行业中普遍存在回收剩菜、隔夜菜加热后再销售的现象。该记者曾亲眼目睹,黄焖鸡后厨将前一晚被退单的外卖在常温下保存,第二天仍正常售卖给堂食或外卖的顾客。因此,他建议大家在中午“11点前最好不要点外卖”,以避免购买到前一天剩余并可能售卖给次日早单顾客的食物。
> 外卖员不吃的外卖种类
这些外卖,外卖员自己都不敢吃。在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后厨乱象被曝光后,一位外卖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这些送外卖的很少点外卖。原因是,在取外卖时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些店铺难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干净。据媒体统计,多位外卖员都表示,有十类外卖他们自己绝对不吃。外卖配送员曝光了多个不推荐的外卖类型,包括黄焖鸡、麻辣烫、盖浇饭等,这些食品存在卫生和质量问题,因为它们使用过夜食材、合成材料,或缺乏新鲜度。
> 外卖配送环节的风险
另一方面,配送环节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风险放大器,海鲜、凉拌菜等对温度敏感的食物,在缺乏冷链保障的配送途中极易变质。汤品洒漏、烧烤冷透等问题,更是让外卖员沦为“差评替罪羊”。更需警惕的是,随着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其生产标准、添加剂使用、冷链配送等事关食品安全的环节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部分商家为延长保质期滥用防腐剂,为了降低成本常温配送冷链食品,导致细菌指数飙升。如果“便利”成为唯一卖点,安全便成了可牺牲的代价。
> 外卖行业改革建议
如何才能把谈资变成撬动行业变革的杠杆?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提出的改革建议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推动外卖平台对商家进行降权处理,鼓励商家公开后厨信息,以及赋予外卖员举报权利,以确保食品安全。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源头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其次,平台也必须摒弃“流量至上”的逻辑,将食品安全纳入算法权重,对卫生评级低、投诉率高的商家进行降权处理。此外,推动外卖行业的“透明化革命”也至关重要,通过鼓励商家直播后厨、公示检测报告等方式重建消费者信任,并赋予外卖员“吹哨人”角色,建立匿名举报通道,让“在场者”的视线成为监管的“火眼金睛”。
> 自炊更为健康的理由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和外出就餐已成为众多人的生活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外卖员在接受采访时都坦言,自家做饭的卫生条件往往优于外食。科学研究显示,经常点外卖会增加49%的全因死亡率,因外卖和外食中营养失衡,缺乏健康元素,建议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以减少健康风险。一项2021年的研究,由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和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并发表在《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些经常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每日次数≥2次)的人们,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全因死亡率高达49%。这项研究涵盖了超过3.5万名成年人,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饮食习惯和在外就餐频率的调查。在长达17年的随访期内,共有2781人离世,其中511人因心血管疾病离世,638人因癌症离世。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很少在外就餐(每周少于一顿)的人,其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经常在外就餐(每天两顿或更多)的人,低达49%。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营养现象:在外就餐或点外卖的食物往往能量密度、脂肪和钠含量偏高,而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以及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等保护性营养素的食物则相对较少。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建议,为了健康,人们应更多地选择在家烹饪和用餐。
相关知识
外卖食品安全隐患多,自炊才是健康选择
揭秘外卖美食背后的隐患:选择与健康
外卖黑名单揭秘:健康隐患与选择建议
揭秘外卖健康隐患及其饮食建议
外卖食物的隐患与健康影响揭秘
懒人必备的“自热食品”健康吗?有哪些安全隐患?
外卖便利性与健康的权衡、食品安全问题、外卖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如何选择健康的外卖食品.pptx
外卖小哥呼吁外卖选有堂食店铺!外卖怎么点才健康?
外卖食品的隐患与烹饪对健康的影响
网址: 外卖食品安全隐患多,自炊才是健康选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7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