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城市做體檢 健康更全面

城市做體檢 健康更全面

原標題:城市做體檢 健康更全面(健康直通車(第77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城市在防控疫情、保護居民健康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

日前,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聯合主辦《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1》發布會。

會上,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專員李棟介紹,《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1》(簡稱《指數》)是基於2020年數據,對中國主要城市健康狀況進行的新一輪綜合評價。《指數》覆蓋全國90個城市、6.5億人口,指標評價體系包括“健康服務、健康行為、健康設施、健康環境、健康效用”5個一級指標。

慢病管理重要性日益凸顯

本次年度《指數》對3個熱點話題進行了年度專題評價:基於實時公開互聯網大數據的城市疫情防控能力評價、基於體檢大數據的健康效用指標拓展評價和基於地理信息大數據的社區健康設施完整性評價。

李棟介紹,城市疫情防控能力評價結果表明,全國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后(以2020年5月1日計),2020年內共有18個城市發生過局部疫情。國際通航城市、特大城市(500—1000萬人口)、超大城市(1000萬以上人口)、超大城市都市圈內城市承壓較大。這些城市也為后續全國范圍科學有效的常態化抗疫探索了寶貴經驗。

基於體檢大數據的健康效用指標初步研究發現,中國城市居民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現象普遍存在。“隨著老齡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普遍暴露在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中。”李棟表示,現有研究顯示相關死亡病例佔疾病死亡的40%以上,慢病管理重要性日益凸顯。

“社區健康設施完整性指在社區步行1公裡范圍內同時擁有醫療、養老、體育和公園設施四類健康設施。”李棟說,本次研究對90個城市超過60萬個社區開展了分析,其中僅有31.70%的社區在1公裡范圍內具備養老設施,對比而言,醫療設施、體育設施和公園廣場的覆蓋率則達到80—90%。

健康城市轉型發展亟待加速

《指數》顯示,從城市健康指數總分看,區域間格局不均衡、城市間健康得分差距在加大,超大城市領先程度擴大,中小城市各具特色,整體轉型仍需加速。

“將各城市指數得分從高到低分為引領型、優質型、平均型、發展型、追趕型5檔后發現,與去年評價結果相比,領先城市和落后城市的數量比例均有增加,中游城市則有縮減。”李棟介紹,引領型城市多為中心城市,追趕型城市多為一般地級市。

與此同時,七成城市的健康指數依舊均低於平均水平,整體看從衛生城市升級健康城市的轉型進程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健康城市轉型發展亟待加速。

城市健康指數區域格局不均衡,東部城市領先,服務、環境和效用表現突出﹔東北第二,健康類設施底蘊深厚,但健康服務存在短板﹔西部地區城市服務是長項,但健康行為和健康設施是短板﹔中部地區城市相對落后。

主要城市健康行為水平較高

李棟介紹,本次評價中大部分城市(佔比82.22%)健康服務水平處於一般及以下水平。從區域層面來看,珠三角地區城市整體情況相對較好,優勢在於疫情防控和經費保障。中部城市健康服務水平相對落后,短板為醫療服務。

全國各城市間健康行為水平差異較大。從區域來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內主要城市健康行為水平較高﹔東部一般地級市表現十分優異,特別是浙江省形成了健康行為高地。

在健康環境指標上,全國城市整體表現較好,半數城市位列健康環境指標優秀及以上。秦嶺淮河以南城市健康環境普遍好於以北城市。

“南方城市中,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內城市的健康環境表現優異,這些城市在產業結構和環境治理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李棟介紹,中部城市進步顯著﹔植被綠化與污染控制工作不斷改進。

從全國整體情況看,各城市健康設施水平差距較小。除頭部城市外,東北地區城市與東南部部分城市水平較好,其中東北城市在設施使用維度表現突出,東南部城市則擁有更完善的核心設施(如醫療、養老、心理、中醫等)與支撐設施(如交通、公廁、應急避難場所等)。

(責編:焦隆、周婉婷)

相关知识

健康檢查、體檢、身體健檢英文怎麼說?check
健康體檢,哪些項目該查
愛康發佈智匯康雲開放平臺,加速體檢行業數智化升級
美年健康引領“體檢+商保+健康管理”創新融合,助力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
美年健康引領“體檢+商保+健康管理”創新融合 助力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
致敬老兵,守護健康——美年健康為參加短期療養的全國退役軍人先進典型開展免費體檢公益活動
柏忕健康管理中心 │全身高階健檢、健康檢查、高端儀器、醫檢分離
健康檢查中心
5分鐘學會!在家幫狗狗做基本的健康檢查
我國發佈最新全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网址: 城市做體檢 健康更全面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