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浅谈小学英语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浅谈小学英语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陈程   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3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确,学习过程不应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教育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渗透。英语,因其学科地位的特殊性,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个性品质,善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93-0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心理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心理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这说明心理教育和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是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心理教育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言知识掌握的技巧,还要塑造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做人态度。让英语教学成为在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有心栽花花满枝”,把“传道”与“授业”相结合,让心理在英语教学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抽枝长叶,茁壮成长!
        一、春风化雨——勤修炼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都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对教师的师德和人格提出的要求。在现代社会,这些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还需要善于与学生交流、交心,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有耐心,平等待人,以学生为友。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多阅读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对话、人格的交流,学生才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师始终应该保持一颗赤忱的心,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赏识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宽容的心去接纳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善于学、乐于学,尽力打造一个学生能充分发挥自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二、润物无声——多引导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不论在课堂内外,教师都应以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去引导、感染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1. 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由于先天的原因和后天接受教育情况不同的原因,在智力水平方面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不同,各个人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强求一律的。但是不应该使那些智力方面比较平常、甚至比较差的人感到这是一种不幸,感到低人一等,不能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做人的尊严。


        案例一:I am sorry
        这是一堂对话课,主题是询问职业,重点句型是:What does your father do?在巩固阶段,教师与学生对话:
        T: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1: He’s a teacher.
        T: OK.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转向另一生)
        S2: He is a…… (脸涨得通红,突然有一男生冒出一句:他爸爸是泥水匠)
        T: Oh. I’m sorry. My father is a bricklayer, too. 在这一环节教师以玩笑的方式及时消除了学生的尴尬,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而言,家长是teacher、 doctor、 TV reporter 等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peasant、 carpenter、 bricklayer、 plumber等,机智的教师马上抓住这一契机,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进行调整,关注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
        情感是人的生理机制中心,能够体现极强的内动力。爱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而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对此更加敏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你对学生好一点,他就会对你亲近一点,你对他“凶”一点,他就会用一种敌意的眼光对待你。教师必须通过教学环节中的肢体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将爱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
        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接纳缺陷,尊重不同,平等对待成绩、智力和个性发展各不相同的学生。让学生处在积极向上有朝气的学习氛围中,塑造学生自信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深度挖掘——多维度
        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拥有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情操。教师要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呢?传统课堂里的灌输式教授,对学生来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1. 常识普及,习惯养成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要关注文化的输入。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应该受到情感教育,从而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案例二:
        笔者在执教PEP三年级上册Unit1 Hello一课时,特意设计了在学生们上学进课堂前,笔者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并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还让同学们用“Hello!”与见到的老师、同学问好。放学的时候,笔者在门口送学生放学,并教学生们用“Bye-bye!”和同学、老师说再见。通过对三年级刚接触到英语的学生们这样强化训练,教会同学们在见到朋友、师长时要主动问好,教师以身作则,让他们明白生活礼仪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良好的品德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遵循英语教学原则,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育手段,有目的地把教学内容融于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或游戏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无拘无束参与其中,不感到紧张、不安和有压力感。教师还要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教师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就肯定乐于学习,乐于参加其中。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思妙想——多元化
        作业作为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常见形式,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是,单调、划一的机械性作业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倦感。教师转变读、背、抄等机械性作业,精心设计多元化的课外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不仅能巩固新知,培养动手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结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可以闪光的点,问题就在怎样去发现它、培养它。” 英语学科中有许多的素材可以用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的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解开心结,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用爱铸就教育的幸福,用情谱写教育的篇章,静静聆听教育路上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朱斯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2020(19):70-71.
[2]朱铃淋.让心理健康常驻小学英语课堂[J].大众心理学,2020(05):22-23.
[3]葛玉梅.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英语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0(01):95.
[4]张琴.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35):100.
[5]杨阳.小学英语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名师在线,2019(26):62-6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知识

浅谈小学英语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中学英语]浅谈素质教育与初三英语总复习,[中学英语]浅谈素质教.doc
浅析小学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融合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口语交融,探索实践之路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字数:3751)
小学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doc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浅谈小学英语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