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小便失禁、差点瘫痪、休学在家……最小的才17岁!医生:这种腰疼别忽视!

大小便失禁、差点瘫痪、休学在家……最小的才17岁!医生:这种腰疼别忽视!

近期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

骨科/疼痛诊疗中心

陆续接诊三位年轻的女性朋友

她们因为同样的疾病被折磨

一位严重到大小便失禁

一位差点瘫痪

一位停课休学

她们得的是什么病?

能否康复?

咱们接着看

腰疼竟然导致她大小便失禁

46岁的王女士(化名)

去年查出有腰间盘突出的病症

这一年以来反复疼痛

起初就是疼几天就好

有一天王女士正在家里拖地时

后腰位置突然 “咔嚓”响了一声

紧接诊就就开始剧烈腰疼

疼到她无法动弹、不停哭泣

这个时候她仍然觉得

是自己的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犯了

休息休息就好了

也没有去医院就诊

当天晚上王女士的两条腿开始疼和麻

第二天臀部、脚部开始麻

接着整个下肢失去知觉

最后严重到 大小便失禁

家人紧急把她送到郑东院区

骨科/疼痛诊疗中心治疗

经过入院检查

骨科团队发现王女士的左下肢肌力已经为零

(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CT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

骨科/疼痛诊疗中心主治医师张建军解释:

王女士情况是因为 巨大的椎间盘脱出严重卡压腰部马尾神经导致为神经功能丧失,所以才出现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没有知觉的症状。需尽快手术抢救患者腰椎神经功能。

女大学生因为腰疼只能休学

17岁的小云是名大学生

但是因为腿疼、腿麻和腰疼

不能继续学业

她说:

“疼到晚上无法正常睡觉有时整晚整晚睡不着也无法正常久坐上课只要久坐就腰疼……”

因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小云不得不申请休学

目前已休学半年

且因为长期病痛小云已呈现焦虑状态

家人慕名带她到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

主治医师李凯龙说:

“正常的人腰椎分为5个部分,小云有3个部分已经突出,属于比较严重的程度,这种情况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腰疼+按摩,她差点瘫痪

40岁的李女士

最近因为劳累腿用不上劲

以为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

于是她到家附近按摩店进行按摩缓解

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加重了病情

十天内总共按摩五次

前几次还没事

最后一次按完几个小时后

她的情况突然加重

腿没有知觉

放在地上已经不会动了……

家人紧急带她来到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骨科就诊

主治医师张建军看了后说:

“你的问题主要是在于腰,而不是腿。”

通过检查发现:

李女士的 腰椎间盘有一部分巨大的脱垂

加上髓核的游离

整个组织已经整个跑到椎管后方

对马尾神经造成了360度的压迫

李凯龙医生接着解释:

因为腰椎间盘脱出的游离,对神经造成的卡压导致神经功能丧失,这才引起李女士双腿的一系列功能障碍。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

骨科/疼痛诊疗中心

副主任尹万乐介绍:

这三位女性的共同病症就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团队通过

“脊柱单通道内镜技术”

为三位女性解决了困扰她们的“重负”

术后 3天她们就可以下床行走

4天后出院

恢复效果都很理想

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以及对她们生活和家庭的影响

3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在术后恢复期间

只要注意避免长距离和长时间的

久坐久站和行走就可以

同时尹万乐主任提醒:

很多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中会尝试了很多方法,例如针灸、贴膏药、埋线、拔罐等,但是到最后都没有效果了。

因为病情到了一定程度后,常规治疗方法已经无效。我们医生需要尽可能早地去通过手术为患者解决神经压迫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去按摩和理疗,一些不正确的方法有可能起到的作用是恰恰相反的。因为 外力直接作用于腰椎,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椎间盘的压力得不到释放,髓核就会直接脱出或者突出进一步加重,对神经刺激也会进一步加重,有可能导致下肢瘫痪等严重后果。

本期头图

供稿:服务拓展办(东) 卢亚敏

编辑:董丽琪

图片:以上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清除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葛优躺”容易致腰椎突出 严重者可致瘫痪
猫咪后腿瘫痪怎么办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颈椎按摩有风险 37岁女白领四肢瘫痪
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李林点穴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中风偏瘫、截瘫、面瘫等
“下腰瘫”成孩子伤痛“无形杀手” 如何避开艺体培训暗藏的健康风险?
小猫四肢无力瘫痪怎么办
医生用电刺激大脑,18年瘫痪者重新行走!
长时间瘫痪卧床便秘,

网址: 大小便失禁、差点瘫痪、休学在家……最小的才17岁!医生:这种腰疼别忽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6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