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学成果】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初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教学成果】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初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我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校各教育工作者主动学习借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校活力,深挖教育潜力,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供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我们特开辟专栏 “教学成果奖推广”,与您共享更多优秀教学成果资源。

本期为您推送专栏中第十三篇文章——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初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该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关键词(3-5个):生态体验观;德育一体化;德育课程

一、成果概要

成果从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教育因素入手,聚焦德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生态体验观,构建助力学生道德成长的环境,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一体化的育人生态,并通过主题活动、文化建设等以德育课程的形式加以实施,形成了全息、全员、全科、全程的德育一体化育人模式和改革实施方案,使德育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成果按照德育内容整合化、课程体系化、主体协同化、资源统整化、途径多元化的思路,创新了助推学生健康成长的跨时空教育生态,形成了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育人生态系统。

成果形成了“营造体验场、互动式对话、反思性表达”的德育课程教学范式,较好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形成了价值引领、强化自主体验、重视生态营造的实施策略,借助学科教学、节庆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研学旅行、社团公益等载体,通过活动体验来提升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成果通过在省实初中部的实践检验,运用于38个班1860名学生的德育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成果还通过清远松岗中学、从化区龙潭中学、贵州省三都县第三中学等学校的检验,借助课题、论文和著作以及举办省初中教育发展联盟等形式,并在新华社、新华网、南方传媒等多家权威媒体上报道,向全省及全国进行辐射。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基于学校德育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和德育原则,通过15年的探索,创建和完善了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学校德育一体化模式,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推广。


图1:问题解决总体思路

一是通过构建各具特色的年级德育学段内容,解决了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的问题。基于生态体验观建构一体化的德育课程,把学生的道德成长置于人类生态系统之中,充分考虑全息、全科、全程、全员共同作用,着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360度的育人生态。以年级为序列整合德育内容,根据不同年段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民主和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通过主题统整的方式划分年段,借助活动体验的理念安排内容。

二是通过构建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模式,解决了德育参与主体单一、多方教育力量整合不力的问题。以共建为策略聚合德育资源,坚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建育人环境、共享育人成果,构建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德育生态系统。建立多方联动共建机制,加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学生道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德育氛围,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

三是以体验为本体,以活动为载体优化德育途径,注重启发引导、讨论对话,促进学生自主自为能力的发展,解决传统德育教学过分依赖理论灌输、语言管教的方式而效果不佳的问题。遵循体验原则,优化整合德育途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年级文化和班级文化创建为抓手,通过创建主题班会、团队活动、节庆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构建多种德育载体。学校德育实施坚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切己感受、深刻印象,实现育人寓教于乐、寓教无痕。

三、成果创新点

1.理念创新

创新了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德育共生同享的理念。在学校德育一体化建构中,不仅学生是道德成长的主体,教师、家长都是道德成长的主体。学生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也得到提高。

创新了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德育活动课程化理念。在“导构·内生”型学校德育机制与基于团体动力学的德育机制不断发展和融合中,学校结合生态体验观,进一步优化德育课程,建构起一套基于生态体验的德育课程体系。

2.实践创新

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创了以文化体验、情感健康等主题,以讲座报告、研学旅行、调查研究等形式的德育活动,最大化利用德育资源,建立相应活动课程。

通过组织法治、文化、理想等主题的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体验场,给予学生亲历现场、亲身感受的机会,突显体验式德育。

3.方法创新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青春养育微课聚焦于青春期养育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会管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形成家校联动,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长。

以激励为原则,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建立了班级评比、心理评价、优秀学生评价、活动评价及社团评价等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养成优良道德品行。

四、成果应用及效果

1.学生道德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基于学生版和家长版的学生品格发展水平评估,整体上,学生进入初中后在仁爱、团结、求实、进取四个方面的品格均比小学有进步。充分说明这一阶段的德育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全国和省级道德成长评比活动中,有30多名学生荣获荣誉称号。

学生成立学生公益品牌——“圆点公益”,自主性和持续性显著增强。2016年创立省实初中部“圆点公益”,学生坚持每周公益,开展活动150次,建立活动点17个,累计参加人数215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数7960小时,初中部志愿服务率年年达到100%。

2.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极大增强

(1)德育实践能力

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省实特色的教师“同伴互助成长”模式,主要包括:新教师岗前培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班主任沙龙——班主任专业学习——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旨在用团队的力量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教师在省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得9项大奖和荣誉称号。这种“共生互助、导构内生”的教师同伴互助成长模式是省实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2)德育研究能力

近年来,成果申报组成员共主持参与6项省级以上课题,撰写并指导德育团队老师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11部,在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多次主题发言,德育研究能力极大提升。

3.学校德育示范效果辐射全国

自2015年起,学校参加对外德育讲座20次。仅2018年,接待来访学习的学校若干所。学校选取清远松岗中学、从化区龙潭中学、贵州省三都县第三中学等作为实验学校,并向全省21个地市123所联盟学校进行德育实践成果交流展示,学校代表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年会、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等活动中进行主题发言,德育成果辐射至全国。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荣获9次省级以上奖项,得到多位省部级领导及德育专家高度评价。德育活动在新华社、新华网、南方传媒、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深受好评。

成果主持人:

刘媛媛

主持人单位:

广东实验中学

团队成员:

黄涛 石晓芸 陈铿 林婷婷 李元博

研究起止时间:

起始:2004年3月

完成:2015年4月

广东君

相关知识

【教学成果】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初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
初中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体育文化研究
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新教育实验:拓展生命“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25年实践
小学生性别角色悦纳教育实践研究.doc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推进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实验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基于体育与健康知识引导的中学体育课教学实验探究
贵阳市37中七年级生物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对策研究

网址: 【教学成果】基于生态体验观的初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