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的联合报告揭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亿的慢性疼痛患者,且该发病率仍在持续攀升。疼痛问题已然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许多患者出于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往往选择避免专业医疗治疗,转而寻求能够止痛且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然而,市场上某些声称具有止痛效果的“养生茶”产品,实际上可能并不具备真正的医疗价值。
以河南郑州的程先生为例,他在遭受慢性疼痛困扰后,偶然接触到一款名为“大雪山养生茶”的饮品。这款茶被宣传为纯食品原料制成,兼具养生与止痛双重功效。程先生在试用后确实体验到了短暂的止痛效果,然而,在再次饮用时却出现了头晕恶心的严重不适。
面对这一情况,程先生带着“养生茶”前往医院寻求帮助。医生在查看产品配料后指出,尽管产品标明含有普洱茶、金银花、桑叶等成分,但这些成分并不具备显著的止痛作用。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选择“养生茶”等自然疗法时,务必保持警惕,确保所选产品真正安全有效。
据调查,这款“大雪山养生茶”仅通过特定App或微信小程序销售,购买时还需老用户提供验证码,颇显神秘。然而,记者发现几名长期饮用该茶的会员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这引发了记者的警觉。
在程先生提供的这款“养生茶”经过检测后,竟然发现其中添加了化学药物双氯芬酸钠。这种药物在医学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疼痛症状,但属于处方药,需遵医嘱服用。由于双氯芬酸钠在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可能导致滥用和健康风险,我国已明确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
专家指出,消费者饮用后的不良反应正是双氯芬酸钠不当使用的结果,长期饮用可能引发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警方迅速行动,根据包装上的生产地址赶赴云南昆明,成功查封了经营地点并抓获了主要嫌疑人。同时,警方还查获了大量成品“养生茶”和原材料,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警方对查扣的“养生茶”及其原料进行了现场快速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养生茶”,原料中也含有双氯芬酸钠。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并未直接参与“养生茶”的制作,而是负责分装与销售。实际上,制作“养生茶”的是另有其人。
经过深入调查,警方成功将上线的高某抓获,并进一步将本案的源头黄某杰、黄某生绳之以法。据记者了解,黄某生对中药材和化学药物有一定了解。在得知黄某杰能将自制含双氯芬酸钠的原材料销售出去后,两人便开始非法生产所谓的“养生茶”。
令人震惊的是,这家所谓的“养生茶”生产厂家实际上是一家鸡鸭饲料小作坊。警方指出,该作坊选择作为“养生茶”加工厂的目的,一是为了逃避监管打击,二是为了降低成本。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生产资质,正规加工厂不会与其开展业务。
警方还透露,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与犯罪团伙采取的销售方式密不可分。该团伙以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名义在各地设立代理,并制定了隐蔽的销售策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该团伙在云南、广西等21个省(区、市)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涉及139个代理商和1万多名购买者。
警方指出,该案的隐蔽性之所以强,与犯罪团伙巧妙地利用“大雪山养生茶公司”这一正规茶叶公司作为掩护密切相关。他们使用正规茶叶原料来应对抽查检测,同时采用一对一的隐蔽销售方式,从而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养生茶”销售网络。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共抓获了9名嫌疑人,并现场查获了1000余盒养生茶成品、近1吨半成品原材料,涉案金额高达2500余万元。
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务必警惕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若患有疾病,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相关知识
警惕多种“养生茶”,饮用需谨慎,避免健康风险
健康专家警告:碳酸饮料可能引发四种重大健康问题
警惕!长期工作压力大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何预防?
警惕盲目追捧“神奇茶”,健康风险需警惕
奶茶减肥法被辟谣:专家指出长期饮用或引发健康问题
服药能吃保健品吗?警惕引发副作用
不明原因消瘦要警惕哪些问题?
警惕!加冰饮料的卫生问题与科学饮用指南
警惕这3种身体信号!可能预示肠道健康问题,建议及时检查
健康减脂的艺术,警惕减肥茶的潜在副作用
网址: 警惕!长期饮用不明“养生茶”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