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晚上“失眠”多吃这4菜,补气润燥,安神助眠一觉睡到大天亮

晚上“失眠”多吃这4菜,补气润燥,安神助眠一觉睡到大天亮

  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困扰,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精神状态,还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神不宁、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或阴虚火旺有关,而饮食调理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推荐4种具有补气润燥、安神助眠功效的蔬菜,通过科学搭配和烹饪,帮助缓解失眠,让你一觉到天亮。

  1. 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功效:

  百合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具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百合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微量元素,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推荐食谱:百合莲子银耳羹

  材料:干百合20克、莲子30克、银耳1朵、红枣5颗、冰糖适量。

  做法:

  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百合、莲子洗净,红枣去核。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

  加入冰糖调味,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此羹具有滋阴润燥、养心安神的作用,适合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的人群。

  2. 黄花菜:解郁安神,缓解压力

  功效:

  黄花菜又称“忘忧草”,性凉,味甘,归肝、脾、肾经,具有解郁安神、清热利湿的功效。黄花菜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维生素B族,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推荐食谱:黄花菜炒木耳

  材料:干黄花菜30克、干木耳10克、胡萝卜半根、蒜末适量、盐、生抽少许。

  做法:

  黄花菜和木耳泡发后洗净,胡萝卜切丝。

  热锅凉油,爆香蒜末,加入胡萝卜丝翻炒至软。

  加入黄花菜和木耳,翻炒均匀,加盐和生抽调味即可。

  功效:此菜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助眠的作用,适合压力大、情绪烦躁的人群。

  3. 菠菜:滋阴润燥,养血安神

  功效:

  菠菜性凉,味甘,归胃、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的功效。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镁和叶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

  推荐食谱:菠菜猪肝汤

  材料:菠菜200克、猪肝100克、姜片适量、盐、料酒少许。

  做法:

  猪肝切片,用料酒和盐腌制10分钟,菠菜洗净切段。

  锅中加水,放入姜片煮沸,加入猪肝煮至变色。

  加入菠菜,煮至断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补血养肝、安神助眠的作用,适合血虚失眠、面色苍白的人群。

  4. 茼蒿:和胃安神,调节情绪

  功效:

  茼蒿性平,味甘、辛,归脾、胃经,具有和胃安神、行气利湿的功效。茼蒿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胆碱,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推荐食谱:蒜蓉茼蒿

  材料:茼蒿300克、蒜末适量、盐、食用油少许。

  做法:

  茼蒿洗净切段,蒜末切碎。

  热锅凉油,爆香蒜末,加入茼蒿翻炒至断生。

  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菜具有和胃安神、清心除烦的作用,适合失眠伴消化不良、情绪低落的人群。

  失眠的饮食调理建议

  避免刺激性食物:

  失眠患者应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少吃辛辣、油腻、高糖食物,以免加重神经兴奋。

  晚餐清淡易消化:

  晚餐不宜过饱,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粥等,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补充助眠营养素:

  适当增加富含色氨酸、镁、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香蕉、杏仁、核桃等,有助于促进睡眠。

  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通过泡脚、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

  总结

  失眠的调理需要综合饮食、作息、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百合、黄花菜、菠菜、茼蒿这4种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补气润燥、安神助眠的功效。通过科学搭配和烹饪,可以将其融入日常饮食中,帮助改善睡眠质量,让你一觉到天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才能从根本上远离失眠困扰,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相关知识

失眠最怕这3道菜,寒冬常吃,天然助眠,清心安睡、一觉到天亮
中老年睡眠差,多吃6样“天然助眠菜”,安神助眠,一觉到天亮
睡眠不好,建议多吃这9种食物,安神助眠,一觉到天亮
心烦意燥,失眠多梦,建议多喝这三道汤,养心安神,一觉睡到天亮
中老年人晚上失眠,多吃3样“助眠菜”,静心助眠,一觉到天亮
5种天然“安眠药”,睡前吃一口,摆脱失眠困扰,一觉到天亮
睡眠不好,建议多吃这8道菜,安神助眠营养高,一觉睡到大天亮!
睡眠质量差?多吃这三菜,人称天然助眠菜,一觉到天亮
天然“安眠药”找到了,睡前吃一口,养心安神,一觉睡到大天亮
总是失眠?教你睡前安眠4步法,一觉睡到大天亮

网址: 晚上“失眠”多吃这4菜,补气润燥,安神助眠一觉睡到大天亮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