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加冰饮料的卫生问题概述
❒ 卫生关注的背景
在炎炎夏日, 冷饮在夏季备受欢迎,然而冰块卫生问题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热点。加冰饮品已然成为人们的“消暑神器”。然而,你是否曾想过,那杯冰凉的饮品中,冰块真的干净吗?近日,饮品冰块的卫生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冷饮中的冰块究竟是否安全?又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冰块被污染呢?在高温天气里,我们又该如何确保安全饮用冰水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 冰块污染的案例调查
近日, 多家连锁饮品店冰块细菌超标,多个城市检测发现类似问题。此前,多家知名连锁奶茶店、咖啡店及快餐店相继被媒体曝光存在细菌超标问题。继往期媒体曝光的多家知名连锁奶茶店、咖啡店及快餐店存在细菌超标问题后,央视财经记者于2013年进一步行动,对北京崇文门的三家快餐店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回的冰块样本经检测发现,这三家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均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两家的菌落总数含量甚至高达马桶水的13倍和6倍。
2015年的一项研究也揭示,市售不同品种的奶茶中微生物含量差异显著,尤其加冰奶茶的菌落总数明显高于未加冰者。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并非孤例,近年来仍有不少奶茶店的卫生状况未能达标。2020年,厦门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对19家知名连锁奶茶店、咖啡店进行了食用冰的抽检,发现其中4家单位的菌落总数超过了推荐性标准的1.84至9.6倍。同年,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开展了“夏日冷饮”专项检测,共抽检了16批次果茶(奶茶)和6批次食用冰。结果显示,某连锁奶茶店旗下5批次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其中4批次饮品和1批次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
02冰块污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 冰块污染的因素
制冰水质不安全,制冰过程和设备卫生不佳是冰块污染的重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饮品中的冰块变脏呢?我们普遍认为,低温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因此冰块应该相对干净。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总是如此。饮料所用冰块的污染途径多种多样,不仅限于制冰的水质。
❒ 制冰过程中的问题
其中,制冰水源的不卫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确保冰块的卫生安全,应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的规定,使用经过消毒的安全饮用水进行制冰。然而, 不适当的过滤方式和设备污染可能导致冰块细菌超标。许多店铺采用直滤或超滤净水器制冰,这些过滤方式可能无法完全去除微小的致病菌和重金属。若制冰水中已存在微生物,那么所制成的冰块细菌总数很可能超标,甚至可能携带致病菌或病毒。
❒ 冰块存储与运输中的隐患
此外, 不当的存储和运输方式会增加冰块污染的风险。如果制冰机外观和内部未定期清洗和消毒,就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为了确保冰块的安全,建议至少每月清洗一次制冰机,特别是在6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更应加强清洗消毒的频率。
同时,我们观察到许多商家为了取用便捷,通常使用敞口容器来存放冰块。运输和存放冰块的容器若处理不当,或未及时清洗消毒,都会增加冰块被污染的风险。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确实存在。例如,曾有报道指出,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竟用储存鱼虾海鲜的冰块来做饮料冰块,这样的冰块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3不干净冰饮的健康风险及应对
❒ 健康风险
不干净冰饮可能导致急性腹泻等健康问题。如果不幸因喝了不干净的冰饮而出现急性腹泻,应如何应对呢?首先,如果症状不重,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充分休息和对症治疗来缓解,通常在2-3天内症状会有所改善。然而,对于腹泻严重,尤其是出现脱水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 应对措施与建议
在享受加冰饮料的清凉之余,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其食品安全风险。同时, 提供了一些降低冰饮健康风险的方法,包括选择去冰、注意店家卫生、自制冰块等。例如,购买饮料时可以选择“去冰”选项,这样通常能得到提前冰镇好的果汁或水,虽然不含冰块,但冰凉感不减。
同时,我们要留意店家盛装冰块的容器是否清洁且密封,店员取冰时是否佩戴一次性手套,以及冰铲是否存放在干净卫生的专用容器中。此外,加冰饮料应尽快饮用完毕,以降低长时间放置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自制冰块也是一个好选择。自制冰块时的卫生情况同样重要。你也可以使用保温杯自带的冰块,或在购买饮料后自行加入冰块。
总之,在享受冷饮的美味时,也请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情况适量调整。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警惕!加冰饮料的卫生问题与科学饮用指南
饮料冰块背后的卫生问题与安全对策
喝加冰饮料背后的健康风险,你了解多少?
饮料冰块的卫生隐患与应对策略
饮料中的冰块污染风险及科学饮用建议
饮料加冰还是不加冰?健康与安全考虑
避免加冰:购买饮料的...
冰饮冰爽透彻 当心健康风险
别再盲目加冰了!饮料冰镇需谨慎,警惕!饮料加冰背后的健康隐患
冰镇饮料会增加女性患脑梗塞的风险
网址: 加冰饮料的卫生问题与健康风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