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阿婆为省空调费得热射病 急诊专家:中暑非小毛病,两类人尤需警惕

阿婆为省空调费得热射病 急诊专家:中暑非小毛病,两类人尤需警惕


近期上海持续高温,防暑降温成为市民健康防护的重中之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务部兼急诊医学一科主任马林浩在接受采访时提醒,中暑并非“小毛病”,其中,死亡率极高的热射病往往由轻症中暑没有及时妥善发现和处置发展而来。今年,医院已接诊多例中暑患者,甚至出现热射病病例,为公众敲响警钟。

“前阵子我们接诊了一位老太太,在家中厨房做饭时突然不适,出现神志异常,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马林浩主任说。据介绍,这位老人本就有心功能基础疾病,因怕费电不愿开空调,在闷热的厨房长时间活动后,身体调节功能失衡,肌红蛋白指标严重超标,提示出现全身肌肉热损伤。无独有偶,一名工地工人擅自在正午高温时分作业时,也突发神志意识异常,被120紧急送医后诊断为热射病,经及时救治才得以缓解。

这两起案例并非个例。马林浩主任表示,尽管当前公众防护意识提升,但高温天气下,急诊医学科仍陆续收到中暑患者,其中不乏进展为热射病的重症病例。

许多市民对中暑和热射病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中暑不致命,热射病才危险”。对此马林浩主任明确指出:热射病本质上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而非独立于中暑的疾病。“从轻症中暑到重症中暑(热射病)并非绝对割裂,若对轻症中暑识别不及时、处置不当,可能逐步进展为热射病。”马林浩强调,中暑的危险性在于其“进展性”,公众绝不能因“只是有点头晕乏力”而掉以轻心,热射病的高死亡率时刻提醒着人们:中暑可能致命。

据马林浩主任介绍,夏季中暑高发,两类人群尤其需要警惕,其早期信号和危险征兆各有特点。老人、孕妇、儿童等体质较弱的群体,在闷热环境中易发生中暑,严重者会罹患“经典型热射病”。早期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眩晕等症状,部分人还会表现为食欲下降等不典型信号。这类人群若在高温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一旦进展为热射病,会出现体温骤升、全身发烫无汗、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典型表现——无汗是身体调节机制失效的关键信号,需立即警惕。

需要警惕的是,身体健壮的户外工作者、运动爱好者也并非能“免疫”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运动,初期可能仅感眩晕、乏力、恶心呕吐,但若未及时干预,很快会发展为高热、无汗、神志异常。马林浩主任提醒,这类“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往往因自身体能较好而忽视早期症状,反而更易延误救治。

“我们接诊过职业运动员,因前一晚熬夜、次日高温运动而中暑;也遇到过在干蒸房久留晕倒的减肥人群。” 马林浩主任提醒,体能好不等于不会中暑,高温高湿环境下 “逞强” 风险极高。

对此,专家强调,夏季高温时段,尤其是正午,大家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老人、体弱者建议选择傍晚或清晨出行;户外活动时密切关注身体感受,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降温休息。

若发现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正确急救能有效阻止病情恶化。据马林浩主任介绍,如遇到身边有人中暑,可以先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或空调房,快速脱离高温环境;若病人神志清醒,可让其缓慢多次的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病人出现高热、无汗、神志模糊等重症信号,就应该立即拨打120呼救。同时,专家特别强调两大误区:切勿给昏迷患者灌水,此举可能导致窒息;热射病属于“时间依赖性”急症,切勿因等待“自行缓解”而延误就医。

马林浩主任说,近年来公众防暑意识虽有提升,但仍存在认知盲区:有人忽视头晕、乏力等早期信号,有人误以为“身体好就不会中暑”。“有些人胸闷、头晕好几天,总觉得‘没休息好’,直到病情加重才就医,这很危险。” 他强调,每个人都应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未知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等,可能增加中暑风险。“轻症中暑经降温、补水后若症状未缓解,需立即就医,千万别硬扛。”

近期也是暑期出行游玩高峰期,防暑措施更需提前规划。马林浩主任说,大家出发前应备好遮阳帽、防晒衣、手持小电扇等降温装备,随身携带足量的水和电解质饮料,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长时间户外活动。游玩时尽量选择有遮阳设施的路线,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每活动 1-2 小时就到阴凉处休息 10-15 分钟,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带孩子出行的家长要特别注意,避免孩子在阳光下追逐打闹过久,可准备冰凉的毛巾擦拭身体降温。若在游玩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过多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到空调房或树荫下休息,饮用清凉饮品,若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前往附近医院就诊,确保游玩安全与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热射病=中暑?没那么简单!
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专家共识
全国持续高温天气,专家提醒大家谨防中暑与热射病
【健康科普】高温来袭,这 8 种夏季疾病,千万要警惕!
病急莫乱投医 警惕身边的健康“圈套”
热射病=中暑?你可能陷入了大误区!
8月健康预警!这几类高发疾病千万别中招
没病找病 现代人警惕陷入疑病症怪圈.doc
北京68岁老人因中暑住院抢救,医生提醒 热射病提前进入高发期
方便给病人调整用药,减轻病人问诊负担 “老中医”主动添加两千余患者微信

网址: 阿婆为省空调费得热射病 急诊专家:中暑非小毛病,两类人尤需警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