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丹
鸡泽县医院
手术台上,患者的生命体征是生存关键,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都关乎生死。现代医学凭借精密仪器与专业判断,为患者保驾护航。从监测心率、血压,到分析脑氧饱和度,这些数据像精准导航,指引手术顺利推进。本文从基础监测、高级监测、特殊场景三个层面,深入剖析手术中的生命守护秘诀,揭开手术背后的生命奥秘。
基础生命体征监测
心电动态追踪
在手术过程中,为实时了解患者心脏状况,需要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壁和四肢,这样心电图波形就能实时显示出来。麻醉医师仔细观察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以此判断患者有没有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一旦心率异常,监护仪就会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医疗团队及时采取措施。
持续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同样关键,袖带式血压计会定时自动充气测量。要是收缩压过低,就有休克风险,得格外警惕。在重大手术里,还会采用动脉穿刺测压的方法,通过导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医生能从波形变化了解每搏输出量。麻醉机会根据血压波动自动调整麻醉气体浓度,保障手术安全。
血氧饱和度监控
通过手指传感器,利用红光与红外光吸收差异,就能计算出动脉血氧饱和度。要是数值不太正常,就得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术中失血过多时,结合中心静脉血氧监测,能更全面评估组织灌注状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高级监测技术应用
呼吸功能深度监测
手术时,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会连在气管插管上,它显示的波形高度,能直观体现肺泡通气效率。要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过高,意味着可能通气不足,或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呼吸机还能实时展示气道压力曲线,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支气管痉挛、气胸这些早期异常。
脑功能状态评估
脑功能状态评估也很关键。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借助头皮电极采集脑电信号,医生根据数值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近红外光谱仪贴在前额,能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要是数值低,说明脑灌注不足。在脊髓手术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能帮医生避开神经损伤。
体温精准调控
手术中要精准调控体温。通过在食道或膀胱内置体温探头,持续监测核心温度。要是患者体温偏低,就用充气式加温毯升温。像心脏手术这种,还会用血液变温装置,精细把控降温、复温的速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特殊场景监测策略
微创手术监测
在腹腔镜手术时,医生会密切关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提示早期气体栓塞。宫腔镜手术中,监控膨宫液的出入量差值很重要,要是差值过大,就得马上暂停手术。机器人手术里,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所以要加强肢体血氧监测,预防压疮。
儿科手术监测
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善,手术时使用无创心排量监测仪,通过电极片测算每搏输出量。给婴幼儿测量血压时,袖带宽度有讲究,合适的宽度能保证测量准确。而早产儿颅骨小,监测脑氧饱和度的探头也会缩小,以适应他们的颅骨尺寸。
急救手术监测
创伤性休克患者情况危急,先建立骨髓腔输液通路,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此来指导补液。大血管破裂手术中,经食道超声能实时观察心脏充盈状态。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运用目标体温管理技术,严格控制脑部降温速率,尽量降低脑损伤。
手术里的生命体征监测,是科技与经验的结晶。从基础的心电、血压,到高级的呼吸、脑功能监测,不管是常规手术还是危急抢救,都能让医学干预更精准。但仪器只是辅助,麻醉医师的判断和应急能力才是关键。警报响起时,团队的快速响应,尽显对生命的敬畏,也让人感受到现代医学的智慧与温度。
相关知识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提升健康管理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pptx
生命体征监测雷达
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doc
生命体征监测仪
生命体征监测 ppt课件.ppt
生命体征仪(监测人体各项生理指标)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细节.doc
网址: 手术中如何监测生命体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