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热分为大小……大暑,乃炎热之极也。”此时阳气至盛,湿热交蒸,易耗气伤津。大暑,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节。作为“冬病夏治”的黄金期,三伏天阳气鼎盛,肌肤腠理开泄,此时调理可事半功倍。结合大暑节气特点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特推出本指南,助您科学养生。
三伏养生关键
初伏防暑、中伏祛湿、末伏补阳
三阶段侧重不同
饮食养生:清补兼顾,健脾祛湿
《黄帝内经》言“春夏养阳”,强调夏季需护阳气,大暑饮食宜清淡,但不可过度贪凉,需兼顾补气生津。 1. 清热解暑:绿豆汤、冬瓜薏米汤、西瓜翠衣(西瓜皮煮水)可清热利湿,但体质虚寒者需适量。 2. 健脾祛湿:山药、莲子、茯苓、赤小豆等煮粥《本草纲目》“赤小豆利水消肿”。 3. 温养阳气:晨起可喝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2枚),驱散夜积寒气。
初伏汤方:五指毛桃茯苓鸡汤(补气祛湿,适合易疲劳者)。 末伏粥方:芡实山药粥(《食疗本草》称“芡实益精气”),加核桃仁补肾阳。 阳虚怕冷者:晨起喝姜枣茶(生姜+红枣+红糖),午间晒背15分钟 湿热体质者:用荷叶山楂茶(荷叶3g+山楂5g)代饮,忌辛辣油腻。 儿童疰夏:煮太子参麦冬汤(太子参10g+麦冬6g),改善食欲不振。
起居调摄:避暑藏阴,动静有度
《养生论》云:“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大暑起居需顺应“昼长夜短”,避免过度消耗。
1.作息:晚睡早起(不超过23点),午间小憩30分钟,避正午烈日。
2. 运动:选清晨或傍晚练八段锦、太极拳,微汗即可,忌大汗淋漓。
3. 防暑:外出戴遮阳帽,备藿香正气水;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
情志养生:静心养神,戒躁守静
古籍指导: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情绪波动易引发“心火内生”。
1. 调心: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冥想,仿效古人“心静自然凉”。
2. 疏解压力:与亲友倾诉,避免长期郁结。
防病要点:冬病夏治,巧用天时
《张氏医通》记载“三伏贴”疗法,大暑是“冬病夏治”黄金期,可借阳气驱寒邪。 1.慢性病调理: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或关节痛者,可贴敷、艾灸(穴位如足三里、大椎)。 2.防“疰夏”:儿童、体弱者易出现食欲不振、低热,可用乌梅冰糖饮(乌梅+冰糖煮水)生津开胃。
三伏禁忌:勿踩养生“雷区”
1.大汗后冲冷水澡(《老老恒言》:“汗出勿当风,勿浴冷水”)。
2.过度熬夜(伤阴血,加重“秋燥”隐患)。
3.空腹吃大量瓜果(易伤脾胃,引发腹泻)。
三伏天是自然界赐予的“养生窗口”,顺应“春夏养阳”之道,借天时之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遵循《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序、心神安宁,方能安然度夏,为秋冬健康奠基。
广东医附院中医科已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中医体质辨识】——解锁您的专属养生密码,定制健康方案!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通过望闻问切+现代问卷评估,科学划分9大体质(如阳虚、阴虚、痰湿、湿热等),精准发现您的健康短板,提供个性化调理建议。 结合智能设备,客观分析体质偏颇。
定制调理方案:
食疗药膳推荐(如痰湿体质推荐薏米陈皮茶)
穴位保健指导(如气虚体质常按足三里)
运动作息建议(如湿热体质宜游泳、忌熬夜)三伏贴适配:根据体质选配穴位,疗效更精准! 参与方式:任意中医科门诊医师均可开具,挂号→中医师望闻问切(开具中医体质辨识项目)→缴费→填写体质分析仪评估单→打印报告→医师解读(获得定制专属养生方案)
适合人群:亚健康状态者、慢性病患者、备孕调理人群、想科学养生者、反复感冒/过敏者等
即日完成体质辨识可免费获得: 1.专属《体质养生手册》 2.中医师一对一解读
广东医附院全媒体团队出品供稿:中医科图文:张晓乐编辑:刘喆 郑晓健初审:叶秋丽校对:朱团员
审核:刘 喆审发:郑春凤
相关知识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小暑节气生活指南:中医教你健康一夏
大暑:送瘟消暑 滋补养生(解码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顺应时节的中医养生智慧
二十四节气养生智慧:与天地同频的健康之道
“节”与“气”,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doc
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指南
跟着节气过日子:二十四节气健康养生指南
小暑:避暑养阳 健康入伏(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大全!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网址: 【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大暑——借天时祛陈寒,固本培元正当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