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健康养生季#盛夏健康养生季:在炎炎夏日里守护身心平衡当蝉鸣穿透热浪,阳光在柏油路上投下扭曲的光斑,盛夏便以最热烈的姿态宣告它的到来。这个被高温、潮湿与强光包裹的季节,既藏着冰西瓜的甜爽、晚风里的荷香,也暗藏着暑气侵体、湿邪缠身的健康隐患。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夏季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节律,在防暑降温的同时,为身体积蓄秋冬所需的能量。掌握盛夏养生的智慧,方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身心的清爽与平衡。
一、解暑先防“外邪”:避开盛夏的隐形健康杀手
盛夏的健康威胁,往往披着“解暑”的外衣悄然降临。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毛孔持续舒张以散热,此时若贪凉过度,极易让外邪趁虚而入。
空调房里的“温差陷阱”是最常见的健康隐患。当室外温度超过35℃时,若室内空调温度低于26℃,骤冷骤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剧烈收缩,不仅容易引发头痛、关节痛,还会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导致感冒频发。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之间,同时在室内放置一盆清水或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避免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损伤。
冰饮冷食带来的“肠胃危机”同样不可小觑。夏季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相对虚弱,过量食用冰镇食物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正确的解暑方式应选择温凉饮品,如绿豆汤需煮至绿豆开花,放至室温后饮用;酸梅汤则需用乌梅、山楂等食材熬制,既解暑又能健脾开胃。
紫外线造成的“皮肤损伤”容易被忽视。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中的UVA和UVB辐射最强,不仅会导致晒伤、晒黑,长期暴露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增加皮肤癌风险。外出时应提前20分钟涂抹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佩戴宽檐帽和太阳镜,尽量选择透气的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烈日下。
二、饮食调养:用“清补”为身体减负
夏季饮食的关键在于“清”与“补”的平衡。《黄帝内经》提出“夏食寒”,但此处的“寒”并非指冰冷食物,而是性寒凉的食材,通过清热利湿来调节身体机能。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能量消耗大,又需适当补充营养,形成“清补”的饮食原则。
苦味食材是盛夏的天然养生品。中医认为“苦能清热”,苦瓜、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能清热泻火、养心安神。苦瓜中含有的苦瓜苷具有降血糖作用,凉拌时用少许橄榄油和蒜末调味,既能保留营养又能改善口感;莲子心虽苦,却是清心火的佳品,取3-5克泡茶饮用,可缓解夏季常见的心烦失眠。
利水祛湿的食物能改善夏季的“湿重”问题。雨水充沛的盛夏,空气中湿度增加,人体易受湿邪困扰,出现身体沉重、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红豆、薏米、冬瓜都是祛湿好物,红豆薏米汤需将薏米炒制后再煮,以降低其寒性;冬瓜连皮煮汤,加入少许生姜片,既能利水又不伤脾胃。
补充电解质是预防中暑的关键。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钠、钾、钙等电解质流失,出现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淡盐水(每1000毫升水加1-2克盐)能补充钠离子;香蕉、橙子等水果富含钾元素;运动后可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但需注意控制糖分摄入。
夏季饮食还需遵循“三餐有序”的原则。早餐宜吃温热食物,如小米粥配鸡蛋,唤醒脾胃功能;午餐可适当丰盛,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清蒸鱼搭配绿叶蔬菜;晚餐则需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肠胃负担,推荐蔬菜豆腐汤配杂粮饭。此外,夏季细菌繁殖迅速,食材务必新鲜,剩菜需冷藏并在24小时内食用,食用前彻底加热。
三、起居有常:顺应昼夜节律的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应遵循“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原则,即晚睡早起,充分利用白昼时间,但需把握好作息的平衡,避免过度消耗精力。
午休是盛夏必不可少的“能量补给站”。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当令之时,此时小憩15-30分钟,既能缓解上午的疲劳,又能养心安神。午休时需注意避免趴在桌上睡觉,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最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盖上薄毯以防着凉。对于晚上睡眠不足的人,午后补觉尤为重要,但若午休时间超过1小时,反而会进入深睡眠状态,醒来后易感到头晕乏力。
傍晚时段是夏季最佳的运动时间。清晨气温较低但湿度大,易引发心血管意外;正午高温时段运动则可能导致中暑。傍晚6点后,气温逐渐下降,此时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轻度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帮助调节情绪。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应休息15-20分钟,待汗水稍干后再用温水沐浴,避免寒湿入侵。
睡前养生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夏季夜短,良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至关重要。睡前1小时可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泡脚(水温40℃左右,时长15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可滋补肾阴,改善失眠。同时,保持卧室通风凉爽,使用透气性好的棉质床品,都能提高睡眠舒适度。
四、情志调节:让心灵如夏花般舒展
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人体的“心”,此时若情绪波动过大,易出现“心火过旺”的情况,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调节情志,保持心态平和,是盛夏养生的重要环节。
“静心”是夏季情志养生的核心。《黄帝内经》提出“使志无怒”,即通过控制情绪来避免心火上炎。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冥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闭目静坐10-15分钟,专注于呼吸,将注意力从外界的燥热中抽离,让心神逐渐安定。也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阅读散文等方式平复情绪,避免观看刺激的影视作品。
亲近自然能有效缓解夏季焦虑。清晨的公园、湖边往往充满生机,草木上的露珠折射着晨光,微风带着水汽拂过脸颊,这种自然环境能让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每周安排1-2次户外活动,如登山、骑行、野餐等,在与自然的接触中释放压力,同时也能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培养兴趣爱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夏季白昼较长,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如插花、书法、烹饪等,这些活动既能让人专注投入,又能收获成就感。研究表明,专注于兴趣爱好时,人体会分泌多巴胺,这种“快乐激素”能有效改善情绪,让人在炎热的夏季保持积极心态。
五、特殊人群的夏季养护
不同人群在夏季面临的健康挑战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养生方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夏季养生需注重“防意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血管弹性减弱,高温天气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建议老年人减少正午外出,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饮食上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蒸蛋羹,避免过量食用油腻食物;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儿童夏季养护重点在“防脾胃虚弱”。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容易贪凉吃冰,导致脾胃受损。家长应控制孩子的冷饮摄入量,可用自制的水果冰棒(如香蕉牛奶冰棒)替代市售冷饮;夏季儿童出汗多,可在温开水中加少许盐和冰糖,制成淡糖盐水补充水分;此外,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
上班族需应对“久坐+空调”的双重考验。长期久坐会导致气血循环不畅,空调环境则易引发颈肩酸痛。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简单的扩胸、转腰动作;在办公室准备一件薄外套,避免空调直吹颈部和腰部;午休后可喝一杯玫瑰花茶,疏肝理气,缓解工作压力。
盛夏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阳光、雨水与温度共同孕育着万物生长。养生的本质并非与自然对抗,而是顺应时令的节奏,在炎热中找到清凉,在躁动中保持平和。当我们学会在烈日下防晒,在酷暑中清补,在喧嚣中静心,便能在这个盛夏里,让身体与心灵都得到最妥帖的照料,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个热烈的日子。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夏至养生保健补品,守护身体健康,尽享盛夏美好
炎炎夏日,一碗清爽养生汤
夏季吃什么对身体好?推荐炎炎夏日健康饮食指南
炎炎夏日里的完美健康饮品
炎炎夏日,教你最实用的养生指南!
炎炎夏日,儿童夏季健康10个注意事项全解析
炎炎夏日,如何保护肠胃健康(上)
夏日炎炎,动起来!夏季运动项目推荐与健康指南
盛夏健康季:解锁清凉养生密码,拥抱活力夏日
热情夏季减肥秘籍:如何在炎炎夏日成功瘦身?
网址: 盛夏健康养生季:在炎炎夏日里守护身心平衡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