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 导航,搜索
鸡肝鸡肝(《别录》)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3.4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1.4克,钙21毫克,磷260毫克,铁8.2毫克;维生素A50900国际单位,硫胺素0.38毫克,核黄素1.63毫克,尼克酸10.4毫克,抗坏血酸7毫克。
关于维生素含率,另有谓每克含抗坏血酸总量0.28毫克,其中还元型的0.21毫克;胆碱每克含3.4毫克。
【性味】甘,微温。①《纲目》:"甘苦,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苦甘咸,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
①《别录》:"主起阴。"
②孟诜:"丹雄鸡肝补肾。"
③《纲目》:"疗风虚目暗。"
④《医林纂要》:"治小儿疳积,杀虫。"
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痿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
【选方】①治老人肝脏风虚,眼暗:乌雄鸡肝一具,切碎,以豉和米作羹粥食之。(《寿亲养老新书》乌鸡肝粥)
②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用牡蛎粉七分,加辰砂少许,水飞末,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当时忌食茶汤油腻。(《良朋汇集》鸡肝散)
③治睡中遗尿:雄鸡肝、桂心各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服;遗精加白龙骨。(《纲目》)
④治阴痿:雄鸡肝二具(阴干百日),菟丝子一升。上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一丸,日三。(《千金方》)
【名家论述】《本草汇言》:"鸡肝,补肾安胎,消疳明目之药也。王嘉生曰,目乃肝窍,疳本肝疾,小儿肝热致虚,故成疳疾,目暗者,以鸡肝和药服,取其导引入肝,气类相感之用也。妇人胎妊虽系胞中,而实厥阴肝藏主之,今胎妊有不安而欲堕者,以鸡肝入养荣诸丸,取其保固胞蒂,养肝以安藏血之脏也。"
原料介绍
鸡肝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脏。鸡杂之一。呈大小双叶,叶面有苦胆和筋络(加工时须摘去)。其色紫红,质细嫩。宜卤、炸。如:卤鸡肝,炸鸡肝。
因其分丰富的营养和特殊功效,使得鸡肝成为补血养生的最佳食物。
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养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
鸡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肝中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动物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远远超过奶、蛋、肉、鱼等食品,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
经常食用动物肝还能补充维生素B2,这对补充机体重要的辅酶,维生素B2,是人体生化代谢中许多酶和辅酶的组成部分,在细胞增殖及皮肤生长中发挥着间接作用,完成机体对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肝中还具有一般肉类食品不含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抗氧化,防衰老,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也可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动物肝脏含铁丰富,铁质是产生红血球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便会感觉疲倦,面色青白。适量进食动物肝脏可使皮肤红润,所以常食动物肝脏还有益于皮肤健康生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入丸剂。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贫血者和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尤为适合。
2. 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
食物相克
动物肝不宜与维生素C、抗凝血药物、左旋多巴、优降灵和苯乙肼等药物同食。
注意事项:常食用鸡肝会导致杀精,所以鸡肝不适合经常食用
家鸡的肝脏。取鲜品洗净用。
味甘,性微温。能补肝明目。用于肝虚目昏或小儿疳疾,夜盲,目生翳障。可蒸熟或煮粥食。此外,又可用以补肾兴阳,治阳痿萎,如《千金要方》用雄鸡肝与菟丝子、麻雀蛋作丸服,每次可服1~2具。
营养食谱
主料:鸡肝25克 豌豆苗50克
调配料:高汤10大匙 料酒1/2大匙 胡椒粉1小匙 精盐2小匙 味精1小匙
制作过程:
1、摘去附在鸡肝上的苦胆,略洗;
2、将鸡肝切成薄片,加料酒和适量清水浸泡2分钟。豌豆苗洗净;
3、锅内放入高汤烧开,保持微沸状态,撒入鸡肝片,用小火汆至嫩熟捞出,放入汤碗内,上面放上豌豆苗;
4、撒去锅内汤面上的浮沫,下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烧沸起锅,倒入汤碗内即可。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相关知识
【鸡的功效与作用】鸡营养价值
鸡肝可以减肥吗 鸡肝的热量
鸡蛋黄的功效与作用
吃鸡蛋羹的功效与作用
鸡蛋黄的功效与作用,鸡蛋黄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鸡蛋的功效与作用
鸡蛋果的功效与作用
土鸡蛋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鸡蛋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鸡蛋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网址: 鸡肝,鸡肝的功效与作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