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半,某互联网大厂的灯依然亮如白昼。
只是,与几年前“All in”的奋斗口号不同,现在的氛围,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降本增效”。
朋友圈里,昔日争相晒出“喜提晋升”的截图,如今却悄然换成了“又成功摸鱼一天”的表情包。
提拔?
或许不如保命。
这届打工人,似乎真的开始觉醒了。
是什么让曾经的职场“卷王”们纷纷放下豪情壮志,转而拥抱“阳痿式打工”?
首先,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一份略显残酷的行业报告。
今年Q3,猎聘发布的一份《职场人健康与工作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35岁以上职场人健康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年轻群体,而高强度工作与低回报预期之间的落差,是焦虑的主要来源。
报告还指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工作侵占了生活”,而对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却跌至近五年来的最低点。
这组数据,如同一个坐标系,清晰地标注了当下职场人普遍的心理位置。
别误会,这并非单纯的“躺平”。
这更像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一种对职场ROI的重新评估。
晋升,真的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吗?
不妨对比一下两种极端情况。
第一种:升职加“锌”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兢兢业业的程序员,终于熬到了技术经理的位置。
薪资涨了,但你的时间被无休止的会议、协调和bug修复占据。
原本可以用来精进技术、学习新框架的时间,现在都变成了填充PPT和回复邮件。
你的代码能力开始退化,焦虑感与日俱增。
这就像什么?
就像你原本是个跑得飞快的快递员,现在变成了卡车司机,虽然运的东西多了,但你可能更怀念曾经的自由和速度。
第二种:副业超车
另一边,你的同事小李,依然是一位普通的程序员。
他没有追求晋升,而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了短视频剪辑。
他将自己遇到的技术难题、解决方案做成短视频,分享到B站。
几个月下来,他积累了大量粉丝,开始接一些私活,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的收入早已超过了工资,而且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这就像什么?
就像你原本只是在自家菜园种菜,现在却把剩余的种子撒到了更广阔的田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两组对比,并非要鼓吹“不思进取”,而是想说明,职场发展的路径并非只有“升职”一条。
尤其是在35岁之后,职业生涯的重心应该从单纯的“向上爬”,转向“多元化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这背后,隐藏着制度设计与人性需求之间的微妙博弈。
传统的职场晋升机制,往往基于单一的绩效考核,忽略了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长期价值。
KPI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迫员工不断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
这种制度设计,很容易导致员工陷入内卷的怪圈,最终耗尽精力和热情。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数字时代带来的情感劳动。
考勤报表记录着你的工作时长,钉钉已读显示着你的响应速度。
然而,这些冰冷的数字,无法衡量你的付出和努力。
你需要在工作群里积极回应领导的指示,即使深夜也要保持在线状态。
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你需要在各种会议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你知道最终的决策早已内定。
这些情感劳动,消耗着你的精力,却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讲的故事。
他所在的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推出了一项“奋斗者协议”。
协议规定,只要员工自愿加班,就可以获得额外的绩效奖励。
结果,大多数员工为了拿到奖励,纷纷签署了协议。
然而,几个月下来,员工的幸福感并没有提升,反而抱怨声不断。
因为他们发现,即使加班再多,也无法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
最终,这项“奋斗者协议”不了了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度设计不能脱离人性。
一味追求效率和利润,而忽略了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情感体验,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提拔不如保命”?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非官方的统计数据中找到答案。
据某匿名社交平台上的不完全统计,35岁以上职场人,平均每天在工位上发呆的时间为23分钟,而在茶水间欲言又止的次数为5次。
这23分钟的发呆,和5次的欲言又止,或许就代表了这届打工人,对职场真相的最终妥协。
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升职,而是选择用60%的力气应付工作,用40%的精力养活自己的“摇钱树”。
他们不再为了公司履历而打工,而是选择用公司来养活自己的人生副本。
因为他们明白,职场真相不在钉钉已读里,而在茶水间欲言又止的嘴角边。
而真正的安全感,不在于职位的头衔,而在于掌握自己的命运。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医生提醒:这5种保健品别再乱吃!越吃越伤身,真相令人警醒
35岁,职场“夹心层”的突围之路——中欧FMBA女性职场深度对话
迈过35岁门槛的职场人:经历跳槽、裁员后,再出发
如何摆脱35岁定律,在疫情复工后顺利度过中年职场危机
职场真的偏爱年轻人吗?25岁以后,面对职场年龄焦虑怎么办?
拔罐颜色越深“毒”越多?这几种情况不适合拔罐,千万要注意
“35岁+”职场人报告:职业晋升停滞,再就业空间压缩
为什么会出现职场“35岁现象”?
28岁的年纪,这30条人生道理,越早明白你越收益
职场焦虑之我对35岁危机的看法
网址: 警醒!35岁后职场真相:越听话越早报废,别再用健康换提拔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4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