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物世界(ID:ibioworld),作者:王聪
2023 年 11 月 9 日,美国 FDA 批准了礼来公司开发的替尔泊肽(Tizepatide)作为减肥药物上市(商品名 Zepbound™)。
Tizepatide 是礼来开发的一款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的双重激动剂,能够对食欲、热量摄入和代谢功能产生协同作用。此次获批用于减肥后,其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用于减肥的同时激活两种肠促胰岛素激素受体的治疗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减重效果最强的药物。
这些 GLP-1 类新型减肥药物通常能带来显著的体重减轻,但许多使用者也想知道,停药后会发生什么。
2023 年 12 月 11 日,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麦戈文医学院等研究机构联合礼来公司,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项题为::The SURMOUNT-4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的临床研究论文。
在肥胖或超重(但没有糖尿病)的参与者中,每周注射一剂替尔泊肽(Tizepatide)能够有效减肥,但停药后会导致之前减掉的体重显著反弹,而继续用药则能够维持并进一步增强了减肥效果。这些结果表明,肥胖患者可能陷入了对 GLP-1 类减肥药物的长期依赖。
这项临床试验在 4 个国家的 70 个研究中心进行,783 名参与者每周接受一次最大耐受剂量(10mg 或 15mg)的替尔泊肽皮下注射,持续 36 周。在第 36 周,共有 670 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继续接受替尔泊肽(n=335)或转换为使用安慰剂(n=335),持续 52 周。
继续参与试验的 670 人的平均年龄为 48 岁,71% 为女性,开始试验时的基线平均体重为 107.3 公斤。他们的体重指数≥30 或≥27 但有体重相关并发症(糖尿病除外)。所有参与者都被鼓励每天比他们之前减少 500 卡路里热量摄入,并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运动。
在经过 36 周、每周一剂的替尔泊肽治疗后,670 名成年人的平均体重下降了 20.9%。然后,这些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半的人继续使用替尔泊肽,另一半的人使用安慰剂。
结果显示,在第 88 周时,使用安慰剂的人几乎恢复了他们之前减掉的体重的一半,最终体重比基线时下降了 9.9%。而继续使用替尔泊肽减肥的人,最终体重比基线时下降了 25.3%。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是轻度至中度胃肠道问题,包括恶心、腹泻、便秘和呕吐。
该研究的领导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 教授表示,这些结果强调了继续药物治疗以防止体重反弹和确保减重维持的必要性。
之前的研究显示,诺和诺德开发的 GLP-1 类畅销药司美格鲁肽等强效减肥药,在停药后同样也会出现体重的明显反弹。
针对这项最新临床研究,礼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许多人并不了解肥胖其实是一种慢性疾病,这导致他们一旦达到目标体重就会停止治疗,而实际上,肥胖通常需要长期治疗。
除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肥,研究表明,GLP-1 受体激动剂类减肥药物还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它们也会增加胃肠道问题的风险。尽管胃瘫等严重问题的发生率较低,但一些专家担心,使用这些药物数年或数十年可能会改变获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论文链接:
1.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12936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产业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新型临床试验数据显示RAD 101 (18F
信达生物披露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首个国产双靶点减肥药玛仕度肽迎新进展
研究显示:GLP
每月一针的减肥药在国内开始临床试验,三个月可减重14.5%
JAMA: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每天1.27g盐的低钠饮食可显著降压,效果与一线降压药相当
2024年热门减肥增肌靶点调研及非临床研究策略报告.pdf
司美格鲁肽研发井喷,中国超50项临床试验开展
临床研究显示创新性减肥药物耐受良好—论文—科学网
糖尿病著名靶点GLP
悠着点来,GLP
网址: JAMA:最新临床试验显示,双靶点GLP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5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