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进行血压监测,但进行准确的透析血压监测仍面临诸多挑战。顺泰医疗对患者透析期间血压变化特点进行多年研究,为这一特别监测场景开发了独特的技术方案。
血液透析期间为患者提供血压监测至关重要。ESRD 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压突然下降 [1]。多项研究表明,在所有血液透析治疗中,25%-50% 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此时患者会出现抽筋、恶心和呕吐,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心脏缺血甚至血管衰竭 [1-3]。为此,透析时需要经常监测血压,血压在调整透析指标(如通过超滤去除水分的速度、透析液浓度水平、干重评估、透析液温度以及治疗疗程的长度和/或频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透析血压监测的挑战
尽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血压监测,但如何进行准确的透析血压监测仍面临诸多挑战。影响透析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复杂的误差来源是 ESRD 患者群体所特有的。比如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患有广泛的心血管疾病和异常,这些疾病和异常会导致血管不稳定,从而给血压评估带来问题。
另外,透析患者常见的动静脉移植和瘘管会使情况更加复杂,它们会影响血液动力学特性,从而影响自动和手动血压测量的准确性[4,5]。还有肾脏血液透析过程中,循环系统、组织间隙中的液体会大量流失,这会影响血压袖带的固定(水肿消退)和脉搏传输特性的潜在变化。所有这些都是影响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
顺泰透析血压监测方案
三十多年来,顺泰一直是临床级血压计和 OEM 血压技术的领先供应商。我们专注于血压领域,这使我们能够研究不同的患者群体,并根据这些患者群体的需求和环境设计特定的设备。
众所周知,透析患者的心血管问题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环境更加复杂。我们已经收集了透析患者的数据并完成了验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透析患者血压变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为透析患者量身定制血压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1. 许多透析患者的动脉比普通人更僵硬。
2. 收缩压和舒张压可能极高或极低。在治疗过程中,监护仪在更大范围内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3. 血压监测必须非常可靠,保证几乎每次测量都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4. 血压监测系统必须易于使用。大多数透析公司的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而世界上许多地方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并不一致。
5. 患者的舒适度非常重要,因为可能需要在数小时内进行大量测量。首次就能获得可靠的读数至关重要
此外,由于目前的验证协议并不要求在任何特定类型的患者身上验证血压计,因此大多数血压计都是在现成的正常健康志愿者和少量高血压和低血压患者样本上进行验证。在这方面,我们做出了更多的努力,除了有针对高血压、低血压的监测验证,我们还针对透析和糖尿病患者进行数成千上万次的测量比对。将这些数据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急诊医学系统 (EMS)、动态血压和心脏负荷血压监测研究中获得的经验相结合,不断优化我们的算法。
为了临床有效应对透析血压监测难题,顺泰开发了一种基于自动示波法的无创血压监测技术,专门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血压监测——Advantage血液透析监测技术(Advantage HDM)。该技术可应用在顺泰的Advantage OEM 系列的多款示波法无创血压模块平台。
经过验证,该技术可在患者透析期间的提供准确的血压监测。依照英国高血压协会(BHS)的验证协议,Advantage HDM技术在透析期间的监测准确性无论在收缩压还是在舒张压都达到A级标准(双A级),是该验证协议的最高标准。
除了Advantage HDM血压技术和模块外,顺泰专利技术的柔性血压袖带也很好的匹配了透析血压监测的需求。顺泰血压袖带采独特的套筒固定技术,可以很好的应对透析期间水肿消退带来的袖带固定问题。另外,袖带的全柔性设计提供了更好的舒适性,适用于透析监测的长时间佩戴需要。
由于目前的验证协议和指南并不要求自动血压计在特定患者人群中进行验证。因此,大多数自动血压计都是在现成的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验证的。考虑到对 ESRD 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进行血压评估的众多生理挑战,我们认为进行针对性的产品验证是非常必要的。
而我们的验证结果证明,顺泰的 Advantage HDM无创血压监测技术达到了英国高血压学会规定的最高准确度,可用于监测ESRD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的血压。结合我们的柔性袖带技术,顺泰的透析血压监测方案是医疗企业打造透析监护产品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Elsharkawy MM, Youssef AM, Zayoon MY. Intradialytic changes of serum magnesium and their relation to hypotensive episode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on different dialysates. 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 2006; 10:S16-S23.
2.Van Der Sande FM, Levin NW, Kooman JP, et al. Intradialytic complications: pathophysiolog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placement of Renal Function by Dialysis – 5th Edi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1105-1127.
3.Man NK, Zingraff J, Jungers P. Long-Term Hemodialysi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61-70.
4.Semret M, Zidehsarai M, Agarwal R. Accuracy of oscillometr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ith concurrent auscultatory blood pressur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05; 10:249-255.
5.Peixoto AJ, Gray TA, Crowley ST. Validation of the SpaceLabs 90207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device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1999; 4:217-22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