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透析患者应该进行哪些监测?
透析患者应做全面的监测,更有利于长期透析患者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
(1)透析前:测量患者的体重、血压、体温、脉搏以及有无出血的情况。①测量体重非常重要,应与上次透析后体重和目标干体重比较,了解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情况,如果体重增加过多、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憋气等症状应多除水,重新评估干体重;②血压过高可能与体重增长过多有关,除了加强除水外,应适当降低透析液钠的浓度;如果血压偏低,可采用可调钠透析,另外应询问透析当日是否服用了降压药;③应测量体温,透析前发热是感染的征象,要进行全面检查,是否存在内瘘或有肺部的感染;④脉搏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有无心律不齐等;⑤如果病人有咯血、便血或鼻出血等情况,应考虑无肝素透析。
(2)透析中:监护常规应包括每小时测一次血压和脉搏,同时进行病情观察,注意有无胸痛、瘙痒、恶心以及抽筋等症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透析后:注意观察有无不舒服的症状,血压是否正常、压迫内瘘的时间以及力度是否合适,防止内瘘堵塞是关键。另外要定期进行血液生化的检查,这有利于分析病情和治疗效果判断,指导正确的治疗。注意心功能情况,有无憋气、胸闷等不适,随时调整干体重。
2、血液透析患者会有哪些心理问题?
血液透析患者是特殊的患者群体,如果不接受肾移植,血液透析治疗将伴其一生。因此,血透患者的心里压力是非常大的,除了病痛的折磨他们还要面对严格的饮食、饮水控制,失去工作、活动自由及很多生活的乐趣。如果还面临生活困难、治疗费用不足等经济问题,失业与再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亲人疏远、离异等家庭问题,在家庭、社会的角色转变以及朋友厌弃等脱离社交、孤独寂寞的心理情绪问题等等。
这些压力调节不当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焦虑,甚至萌生厌世的自杀倾向,以及发生精神错乱,这些心理障碍往往影响患者康复。所以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康复不应仅局限于身体的康复,应包括充分透析、消除患者尿毒症症状及透析并发症,使患者能够生活自理,并具有从事工作和一些活动的体力等;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康复,在心理上不存在疾病的压力,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具有活动、社交能力,参与社会工作能力。
患者的心理反应取决于患者发病前的个性、家庭以及朋友们的照顾程度,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工作不能仅依靠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以及社会的关心。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较多而且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与长期存活率。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血透患者的管理及监测.pptx
血液透析患者日常咋护理
【顺泰方案】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时的自动血压监测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要点
血液透析前沿研究肾病患者必看
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教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指南
血液透析如何进行自我日常护理
“血磷”超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到底该如何管理?
网址: 血液透析患者应该进行哪些监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