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学管理体重正确认识减重药物

科学管理体重正确认识减重药物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减重药物研发进展迅速,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与此同时,减重药物应如何安全合理应用,也引发广泛关注。正值“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有关专家提醒,只有建立科学认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规范用药、长期随诊,才能实现安全、有效且可持续的体重管理

□ 本报记者 李易真

正确认识肥胖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过度脂肪蓄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联合减重门诊副主任医师陆迪菲介绍,我国成年人,BMI在24kg/m2至28kg/m2之间为超重,BMI≥28kg/m2可诊断为肥胖;女性体脂率≥30%、男性≥25%也可判定为肥胖;而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则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陆迪菲强调,很多人对肥胖存在认知误区,仅将其视为“外貌问题”或“身材问题”,而忽视了它对全身多系统的器质性损害。

“如果肥胖症不及时干预,约有30%的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代谢合并症。”陆迪菲说。这些代谢合并症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等代谢类疾病,也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非代谢类疾病。同时,肥胖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作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复杂疾病,肥胖症的干预绝非单纯“减重”二字。长期体重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或控制已有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深圳市中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孙业红介绍,目前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如果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患者BMI≥30kg/m2,或BMI≥27kg/m2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建议联合药物治疗。

长期规范使用减重药物

随着肥胖与代谢合并症患病率的持续攀升,减重药物的研发与上市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在我国已有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多种减重药物获批上市。

孙业红介绍,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已成为肥胖症治疗的常用药物选择。这类药物通过多重机制发挥作用: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饥饿信号并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与能量摄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从而优化血糖代谢;协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实现多方面的健康获益。

陆迪菲强调,减重药物的应用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首先需要排除禁忌证,例如反复的胰腺炎、胆囊炎,以及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等,通常用药前会对新患者做相应的筛查。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患者也必须了解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孙业红提醒,使用司美格鲁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但这些症状大多为暂时性,随治疗时间延长通常会逐渐减轻。

孙业红特别强调,司美格鲁肽等GLP-1RA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肥胖患者若擅自加药或停药,会带来很大风险。”孙业红介绍,擅自增加剂量可能加重胃肠道反应,甚至可能对心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而擅自停药则可能导致体重反弹,出现“悠悠球效应”,即体重在短期内快速下降后又迅速回升,造成代谢指标再次恶化,甚至可能演变为难治性肥胖。

更值得注意的是,减重药物不可滥用。滥用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增加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的风险。

“药物的滥用行为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还有可能对正规药物的使用造成‘污名化’,最终影响真正需要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获取有效的药物。”陆迪菲如是表示。

那么,应如何确保减重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孙业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积极参与疾病监测与自我管理。例如,及时关注药物疗效,监测是否有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其次,必须坚持定期复诊,在用药过程中持续监测体重、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由医生全面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

此外,患者还应警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随意合用其他药品。

“生活方式干预始终是体重控制中最关键的一环。”孙业红表示,即便使用减重药物,也仍需配合饮食与运动管理,否则疗效会大打折扣。

除了患者层面的注意事项,孙业红还呼吁医生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关注其心理状态。她建议医疗机构积极开设合理用药咨询门诊和药物治疗管理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实现更科学、规范的用药管理。

从正规渠道购买减重药物

随着司美格鲁肽等GLP-1RA类减重药物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市场上也开始涌现大量声称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假冒伪劣产品,例如曾被查处的“液态减重王”“AB轻盈素”等。

孙业红强调,假冒伪劣减重产品往往成分不明、剂量不准,甚至可能掺杂有害杂质或非法添加物,消费者若误用这些“三无”产品,将面临多重风险。它们不仅无法起到减重效果,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延误正规治疗,产生更多健康问题。

孙业红表示:“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通过医院和正规药店等合法渠道购买,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陆迪菲则进一步呼吁,应严格规范该类药物的购进途径。她认为,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也须不断提升相关专业知识与鉴别能力,主动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尽可能避免非适应证人群在零售药店自行购得此类处方药。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比如诺和诺德也在科普和倡导安全用药方面做出努力。诺和诺德公益支持《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的发布,并与多家线上医药健康平台合作打造“体重管理知识与服务专区”,提供包括疾病科普、健康体重评估、就医地图等服务。

同时,诺和诺德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诺和关怀诺和盈专属版”,为已获得诺和盈产品处方的患者提供集专业用药指导、智能陪伴健康管理工具等定制化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支持,更好地管理疾病。

此外,诺和诺德还严格管理经销渠道,与相关方积极沟通,合作打击网络误导性信息,并建立了发现和打击假冒产品的机制,积极配合执法机关打击相关侵权及违法犯罪活动。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表示,目前,在中国境内依法获批上市的含司美格鲁肽成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药品仅有诺和盈,其他所谓声称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产品,均与诺和诺德没有关系。

“未获得监管机构药品批准文号、但声称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或名称中包含‘司美’、GLP-1或GLP-1RA的产品,均属于涉嫌假冒伪劣产品,可能存在成分不明、剂量不准确、污染、掺假等质量问题,甚至非法添加国家禁用成分,严重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患者提高警惕,不要购买和使用此类产品。”周霞萍说。

相关知识

体重管理专题:科学认识体重
体重管理年开启!科学让你正确管理体重,这份专家共识不可错过!
体重管理≠减肥 科学认知“健康体重”
合理用药——正确认识抗菌药物
《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科普版)》发布,科学指导全民体重管理
正确认识体重、远离“体重焦虑”
《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科普版)》正式发布
《健康管理师》体重指数BMI的正确认识
开学啦|开学第一课,教你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控体!
启动体重管理年,八大核心知识助你科学减重

网址: 科学管理体重正确认识减重药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