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暴雨来袭:健康威胁与防范措施指南

暴雨来袭:健康威胁与防范措施指南

01暴雨及健康威胁概述

▍ 暴雨预警及影响

今日9时10分,北京市多个区,包括门头沟区、房山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及怀柔区均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据预测,自8月4日14时至8月5日8时,上述区域将迎来暴雨侵袭,部分地区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将超过150毫米,甚至达到200毫米以上。在此期间,浅山区发生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的风险极高,低洼地带则易积水。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 暴雨引发的健康问题

暴雨过后,高温高湿的环境与积水污染共同构成了对市民健康的双重威胁。在这种环境下,肠道感染、皮肤疾病、呼吸道炎症以及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都会显著增加,同时,霉菌的滋生也会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02消化道疾病的预防

▍ 水源与食物污染

在高温暴雨及洪水过后,消化道疾病的高发主要归因于水源污染。由于洪水混入了污水和粪便,导致井水和自来水受到污染,进而通过饮水、饮食等途径传播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此外,潮湿高温的环境使得食物容易发霉,而那些被污水浸泡的粮食和禽畜肉更是滋生了大量细菌,如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 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防护,我们需遵循“扔、换、煮、慎”的原则。将发霉的粮食、腐烂的果蔬以及被洪水浸泡的禽畜肉等直接丢弃,同时注意包装破损或被污水浸过的袋装食品也不可食用。在更换水源方面,公共供水正常时,应优先选择煮沸的自来水;若自用井水受到污染,则应暂停使用并改喝瓶装水。此外,食物必须经过彻底烹饪,如瓜果可用淡盐水浸泡后削皮食用,饭菜则需彻底加热并注意生熟菜板的分开使用。外出时,应选择热食,同时注意避免饮用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洪灾后的消化道感染风险。

03皮肤病的预防

▍ 洪水与皮肤感染

在潮湿环境下,皮肤病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洪水会将垃圾和粪便冲入水中,使得雨水携带大量病菌,如革兰氏阴性菌等,这些病菌容易通过皮肤小伤口引发感染。因此,在雨后我们需要特别警惕手脚泡烂、皮肤长癣/红肿以及蚊虫咬后感染等皮肤问题。

▍ 预防与护理措施

为了预防皮肤感染,我们出门前应做好防护措施,穿防水雨鞋并避免光脚涉水。涉水后应立即更换干衣服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皮肤,特别是脚趾缝和关节缝等容易忽视的部位。同时,发现小伤口后需及时用碘伏消毒并贴上无菌创可贴,以免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流脓等症状,则应立即就医接受治疗。

04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 霉菌性肺炎

此外,霉菌性肺炎是洪水后的另一大健康威胁。霉菌孢子可能被吸入肺部,引发炎症。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和化疗患者,需特别关注。预防措施包括深度清洁空调、地毯和家具,定期开窗换气。

▍ 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也是极端天气下的潜在风险。它是由雷暴天气与花粉/霉菌孢子相互作用导致的群体性呼吸道疾病。在花粉季节需特别防范,注意避免户外活动或采取防护措施。雷暴气流如同“搅拌机”一般,将大颗粒的花粉(直径大于35微米)撕裂成超细粉末(直径小于3微米)。这些粉末微小到足以进入肺泡,从而引发雷暴哮喘。在雷暴天气时,我们应尽量待在室内,并确保门窗紧闭,开启空气净化器,回家后,首要任务是脱掉外衣,彻底清洁皮肤,并细心清洗鼻腔和眼周。

05蚊虫传播疾病的预防

▍ 积水与蚊虫

暴雨后的积水环境也带来了“虫患危机”。积水成为了蚊子幼虫(孑孓)发育的温床,而高温高湿的气候则加速了它们的繁殖周期。为了防范蚊虫传播疾病,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灭蚊防叮。首先,要清除积水源头,如倒掉花盆托盘和空调外机接水盘的积水,并盖紧水缸、水箱的盖子。长期来看,可以将水生植物改为砂石栽培,废弃容器则应倒扣存放。

▍ 个人与社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方面,建议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液、安装纱门纱窗并使用蚊帐。社区可以组织统一的灭蚊行动,使用拟除虫剂处理绿化带和下水道。家庭则可以使用电动灭蚊拍,重点清理卫生间、阳台等潮湿角落。专家提醒,灭蚊的最佳时机是暴雨后的72小时黄金期内,此时蚊虫尚未完成繁殖周期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暴雨来袭:健康威胁与防范措施指南
暴雨季节如何防范健康风险
暴雨后健康警报:预防疾病发生,保护自己
暴雨天气健康指南:保护你和家人的安全措施
印度旅行的健康防范指南
冬季健康防护指南:保暖与防病毒措施详解
暴雨健康说:应对暴雨带来的健康挑战
暴雨季节健康风险及防护策略详解
健康风险与防范措施宣传教育
科学与健康丨雷暴天气暗藏健康威胁!如何科学避险?

网址: 暴雨来袭:健康威胁与防范措施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