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说难不难,其实就是米饭、肉、菜,一起炒着吃。
一顿量非常大,看着也特香。
很多同学都来问我:这真能瘦吗?
我整理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咱们拆开来聊一聊——
吃完真的能瘦吗?
YYDS 炒饭,具体的配方,按照每个人自己的体重为基础来计算。我对应着总结了一下:
隔夜米饭:体重 (kg) *3g,加 1 个鸡蛋搅匀
优质蛋白质,牛羊肉、深海鱼:体重 (kg) *2.5g
蔬菜,体重 (kg) *6g
调味料:猪肉、黄油,不控制量;肉桂粉、姜黄粉越多越好
咱们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一天 3 顿,1g 不差,能不能瘦?
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热量差」。
对应不同体重,我们按照普通人的活动量,拉了一个表格。
用不同体重的人,一天的能量消耗,减去用这个食谱、能吃进去的热量,得到一个热量差。
注:总能量消耗的计算对象为:18-44 岁女性、每日活动系数为 1.5
数据来源:自己算的
有热量差的黄色范围,有可能瘦。
完全没热量差的红色范围,够呛。
这样看,严格按照这个吃,能瘦的人并不是特别多。那为啥,这么多人反馈说:
1 天 0.8 斤、4 天掉 3 斤、7 天掉 4 斤、40 天瘦 11.5 斤......
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你做不到 1 天 3 顿。
一锅能吃一整天?
我去搜了不少大家的反馈,能瘦、瘦得快的,基本都会在文中说上这样一句话:
一顿没吃完,最后吃了两顿/三顿
这是因为,这个菜谱的蔬菜量,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 60kg 的姑娘,一顿得吃 360g 蔬菜,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是每顿 100-166g,直接翻了 2-3 倍。
蔬菜量越大、膳食纤维含量越高,饱腹感就越强,你自然而然,一顿根本吃不完一整锅。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一锅 YYDS 炒饭分两顿吃」,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顿摄入量。
可以看到,主食和蛋白质都明显少了一大截,本质上依然是在靠「少吃主食、少吃肉」来减肥。
多吃菜、饱腹感强,是好事儿。能让咱们在减肥的时候,少吃点儿零食零嘴,减少额外摄入。
但是如果你只吃大量的菜,饱腹感强到吃不下主食和肉,就容易身体供能不足。
简单来说,就是干活儿、没劲儿;学习、转不动脑子。
这样减肥,难坚持、爱反弹,太亏。
所以,怎么吃,能在减肥的同时,还保证日常生活的稳定?
YYDS 炒饭改良版
我们在它原先重量的基础上,进行了系数的调整。
考虑到大家早饭一般吃不了太多东西,所以这里的「一顿」,对应的是你一天 40% 的摄入。你要是早饭也想吃炒饭,直接减半就行。
50kg 及以下的,热量差太大,所有食物重量额外乘个 1.1,多吃点。
这样算下来,一天的热量差大概在 500 大卡左右。
我们平时的菜谱,都会卡一个 300-500 大卡的热量差。身体没多少负担,能吃饱、也能瘦。这个的热量差相对高一些,是因为:
不建议大家天天这么吃。
好吃的东西那么多,真的没必要死磕在「炒饭」上面。偶尔当个调剂,来个「炒饭日」就足够了。
除了每个种类的份量以外,我们对「优质蛋白质」进行了细化,方便大家吃得更加丰富一些。
主食,也不用只炒饭。炒面、炒粉,尤其是炒粉干,都行!
在油和调料的选择上,也得避坑。
在这个方子里,你一顿饭,至少得吃 10g 以上的猪油或者黄油。姜黄粉、肉桂粉,也得玩了命的放。
加猪油,全是饱和脂肪酸。除了香以外,啥用没有。
加姜黄粉,这东西只是「可能」能抗炎,科学家还没研究明白呢。逼着自己硬吃,真没必要。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用普通的食用油或者橄榄油,每顿 5ml 左右,也就是一中式瓷勺。
调味料用家常调料也就够了,我们给大家计算了一个「健康极限量」。在这个范围内,你按照自己的口味和菜量调整就行。
调味料 1:生抽+蚝油,总量不超过 10g。
调味料 2:盐,总量不超过 1.5g。
两种调味二选一。
最后,YYDS 炒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蔬菜种类不够丰富。
如果想要通过 YYDS 减肥,蔬菜不仅要量大,还需要颜色丰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普通人每天要有 300-500g 蔬菜,深色蔬菜占据 1/2 ;
大部分同学外卖、食堂,很容易出现饮食不均衡衍生出来诸如「口腔溃疡」「嘴角发炎」「精力低下」等问题。
可以在三餐之外,通过复合维生素片来补充。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男子为减肥每天一顿半年暴瘦30斤(一天一顿饭半年能瘦多少斤)
一天2顿饭和一天3顿饭,哪种更健康?一日3餐,哪顿饭更重要?
一天2顿饭,和一天3顿饭,哪种更健康?一日3餐,哪顿饭更重要?
怎样吃饭才算是健康的一顿啊
一天三顿饭,少吃哪顿最伤身?答案竟是……
一天只吃一顿饭,3个月减重35公斤,出大事了……
2025年减脂争议:番茄炒蛋凭啥成热量陷阱?真实数据给你答案
一天一顿饭不瘦怎么还胖了
一天两顿饭和一天三顿饭,哪种更健康?一日三餐,哪顿饭更重要?
一天两顿饭,坚持了一个月,我整整瘦了10斤
网址: 顿顿蛋炒饭、还加猪油,凭啥能 4 天瘦 3 斤?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