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携带的主要细菌种类因奶源、加工方式和储存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包括致病菌(如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腐败菌(如乳酸菌、假单胞菌)以及耐热芽孢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奶牛体内、挤奶环境或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天然环境携带菌: 1.牛奶在未加工前(生乳)可能含有奶牛乳腺、皮肤或挤奶设备中的微生物。例如:
乳酸菌:天然存在于奶牛乳腺中,可发酵乳糖产酸,导致牛奶自然酸化变质。 葡萄球菌:奶牛乳房炎或皮肤感染时可能释放,某些菌株会产生毒素。 芽孢杆菌
:耐高温的孢子可能通过饲料或环境进入牛奶,常规巴氏杀菌难以完全灭活。 致病菌风险: 2.
生乳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原体,如: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低温环境下仍可生长,对孕妇、老人等高风险人群危害较大。 沙门氏菌
(Salmonella):通过粪便污染传播,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
。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某些菌株可导致严重腹泻或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巴氏杀菌乳: 1.
通过72-85℃短时加热灭活大部分致病菌和腐败菌,但耐热菌或芽孢可能存活,例如:
嗜热链球菌:部分发酵乳制品中需保留的益生菌。 芽孢杆菌:在常温储存时可能复苏并繁殖。 超高温灭菌乳(UHT): 2.135-150℃高温处理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但开封后可能因环境接触二次污染。
储存不当的污染: 3.牛奶开封后若未冷藏或密封不严,易滋生假单胞菌
、肠杆菌
等腐败菌,导致酸败、结块或异味。
致病菌的危害: 1.急性感染: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可能引发发热、腹泻等。 毒素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耐高温,加热后仍可能致病。 腐败菌的作用: 2.
乳酸菌等虽可能引起牛奶变质,但通常不直接危害健康。部分腐败菌(如某些假单胞菌)可能产生异味或降低营养价值。
选择合规产品: 1.购买经过规范杀菌(巴氏杀菌或UHT)的牛奶,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乳。
严格储存条件: 2.巴氏杀菌乳需全程4℃以下冷藏,开封后24小时内饮用完毕。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室温环境,防止微生物快速增殖。 关注异常状态: 3.若牛奶出现凝固、分层、酸味或异味,表明已滋生大量细菌,应立即丢弃。
牛奶中的细菌控制依赖科学的杀菌工艺和规范的储存流程。消费者需根据产品类型合理选择,并遵循包装说明,以平衡营养摄入与食品安全。
相关知识
生牛奶可能携带致命流感病毒数天
买一送一乳酸菌牛奶 益生菌酸奶便携装 老人小孩皆宜好滋味
方便携带的包装盒酸奶
牛奶的种类和营养是怎样的?喝牛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鲜牛奶需要加热喝吗 鲜牛奶的热量是多少大卡
喝牛奶的3个小妙招 搭配主食细细嚼
牛奶和酸奶,到底要不要放冰箱?
牛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牛奶的主要成分介绍
酸奶是牛奶经过乳酸菌(主要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成的。乳酸菌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减轻某些人群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为鉴
酸奶,益生菌,牛奶
网址: 牛奶中携带的主要细菌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