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饱还很贵,今年为啥突然出现了这么多代餐奶昔?
关注今年似乎刮起了一阵“代餐奶昔”潮流,越来越多品牌加入到这个主打健康卖点的产品行列中来。
翻看几个知名代餐奶昔品牌,品牌君发现它们不仅价格高,销量还不低。
代餐奶昔增多之谜
在之前,减肥人群说起代餐奶昔,大家可能会想到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产品,均是一个大桶粉,喝的时候舀出来。
但这种传统的代餐奶昔限制了很多使用场景,比如身边没有杯子、勺子和热水,有可能就做不出来。
正是因为发现了消费者随时随地都想喝到代餐奶昔的需求,以Wonderlab为首的手摇式代餐奶昔变得多了起来。
Wonderlab的模式很快被其他品牌复制,一时间,代餐产业开始迎来爆发期,就连Keep、康师傅、乐纯和良品铺子等非代餐品牌也宣布进军代餐领域。
品牌君认为,消费者能如此接受手摇式代餐奶昔,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健康饮食迎来爆发期
代餐奶昔、低卡食品、无糖饮料和沙拉套餐……消费者不断提高的健康意识,让健康饮食迎来空前爆发期。
代餐奶昔这种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健康”的食品类型,自然获得了一波发展红利。
2、健身需求人数增加
随着健康意识的深入,每天在家或去健身房锻炼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以前,健身人群更多喝的都是蛋白粉,但它仍然拥有和传统奶昔同样的困境——不方便。
所以,更好吃、更方便的代餐奶昔比起传统蛋白粉,自然拥有更多竞争力。
3、手摇式设计适应多种场景
除了有健身需求的人外,还有一些需要控制饮食、减肥的人群也需要吃代餐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手摇式代餐奶昔能适应工作、休闲、朋友聚会等场景。
真代餐还是营销噱头?
如今,代餐食品托起千亿元市场,也暴露出鱼龙混杂的乱象。
一个市场,只要品牌加入过多,就会出现管控不力、规范不到位的情况。另外,面对品类多样的代餐奶昔,消费者在选择也常感到一头雾水。
加入的品牌是多,但“代餐”真的有用吗?
品牌君曾经随大流买过某品牌的代餐奶昔,好喝自然是不好喝的,为了保证营养,导致口感非常黏稠。而且很快就饿了,代餐仿佛“代”了个寂寞。
有专家针对代餐奶昔配方指出,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热量虽然够,但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不够的。还不如拿牛奶混合燕麦片泡着吃,营养比代餐奶昔更丰富,饱腹感也更强。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代餐还只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没有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
其实说白了,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代餐奶昔,都是打着“代餐”二字去收割想减肥又想要方便的“韭菜们”,每一份代餐奶昔的量都不多,吃得少,自然就瘦了。然而事实上,只要吃得少,吃炸鸡都能瘦。
代餐奶昔所带来的效果,应该就是满足大家通过健康食品减少负罪感的愿望。
在代餐、轻食领域,存在太多玩文字游戏来做营销噱头的品牌了。曾经的械字号面膜、药妆等产品被整顿,就是因为市场开始对产品进行规范处理。
代餐领域的规范标准出台也只是时间问题,各位着急健身、减肥的朋友们,在这之前还得擦亮双眼,理智购物呀。
发布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