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青春风华无需蹉跎,年轻糖友战破抗糖困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高糖饮食、缺乏锻炼、肥胖等使2型糖尿病 (T2DM) 逐渐趋于年轻化,更多的年轻人面临健康风险、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加重的困境。同时,年轻T2DM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困难、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低造成血糖控制不理想、疾病导致的情绪压力和社交困难等问题均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本期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医院武淑俊医师分享这样一案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体型肥胖,病程短,发病以来未及时就诊,导致血糖升高明显,对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的依从性差,采用新型降糖药帮助其战破抗糖困境。下面详述诊疗细节,以供您临床参考。
案例资料
一般资料
患者,男,36岁。
主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伴口干、多饮,近三天以上症状加重。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半年体重下降约10 kg,患者未重视,未接受治疗,近3天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18.2mmol/L,收入我科治疗,发病以来无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无肢体麻木,无腹泻与便秘交替,无体位性低血压,无间歇性跛行,无皮肤瘙痒,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肝炎、否认结核、否认伤寒等传染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2年前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近视手术,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否认中毒史。
个人史:无吸烟史,偶有饮酒,4两/次。
家族史:母亲、外祖母患糖尿病,否认其他家族病史。
检查
患者发育正常,体型肥胖,正常面容,检查合作。
体格检查:体温36.4℃,体重85kg,身高174cm,体重指数(BMI)28.1kg/m2, 腰围105cm,心率70次/分,血压130/80 mmHg。
专科检查: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浅感觉无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29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6%,淋巴细胞绝对值2.41×109/L;尿葡萄糖3+,酮体-;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14.6%↑,空腹血糖18.2mmol/L ↑ ;甘油三脂4.55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9mmol/L, 总胆固醇8.31mmol/L↑;肝肾功能、钙镁磷未见明显异常;抗胰岛素抗体阴性;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抗胰岛细胞抗体阴性。患者行混合餐糖耐量结果见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未见异常;心脏、肝胆胰脾、双肾超声均未见异常。
表1:患者混合餐后糖耐量结果
临床诊断
2型糖尿病
混合性高脂血症
药物治疗
入院后给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2剂量单位,早餐前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500mg 每日2次(bid),达格列净10mg 每日1次(qd)口服治疗,并搭配糖尿病饮食处方。连续一周血糖监测,在治疗第4天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由12剂量单位增至14剂量单位,一周后患者的高血糖状况缓解,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期间无低血糖发生,具体治疗方案和血糖监测情况见表2,患者出院时保持该方案。两周后复诊,空腹血糖 6.9 mmol/L,早餐后2h血糖8.7 mmol/L,体重下降1.4kg,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增至16剂量单位,患者对该治疗方案满意。
表2:药物治疗方案及血糖监测情况
案例讨论
患者为36岁男性,体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病程初期即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结合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该患者为新发2型糖尿病 (T2DM) 、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病程较短,起病后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升高明显,处于高糖毒性状态。为尽快解除患者高糖毒性对胰岛功能的损害,对于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的新诊断T2DM患者,遵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1]。短期基础-餐时胰岛素模式作为一种强化治疗手段,可显著并持续改善β细胞功能[2],使一半以上患者实现病情逆转[3],本案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快速强效降糖,降脂减重,同时避免低血糖发生风险。因患者拒绝基础+餐时多次注射方案,期望简化注射次数,经与患者沟通,接受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每日1次皮下注射,通过从达到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
DUAL HIGH研究显示,在血糖较高 (HbA1c 9-15%) 的口服降糖药和/或基础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相比,血糖控制相似 (治疗26周的HbA1c降幅分别为3.18% vs. 3.00%,p=0.65) 、低血糖风险更低 (0.9事件患者年 vs. 2.9事件患者年,p=0.002) 、体重增加风险低 (1.24kg vs. 5.84kg,p=0.001) [4]。
此外,德谷胰岛素与利拉鲁肽在同一制剂可保持稳定和独特药理特性,有效成分吸收、代谢均不会互相影响的治疗优势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5],其随诊控糖效果良好,且未出现低血糖,同时降低了体重。
值得注意的是,新诊断的患者对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或基础+餐时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的方式普遍存在恐惧和拒绝心理,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患者依从性更差,往往排斥注射的给药方式。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为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选择,该治疗方案便于医师掌握,有助于促进糖尿病管理[6]。
专家简介
武淑俊
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28年,基层糖尿病首席医师。曾先后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大内科、内分泌科进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进修。于2018年,2021年先后两次获区级优秀医师。
擅长:内科常见病,急重症,甲状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13(4): 315-409.
[2]Weng J, Li Y, Xu W, et al. (2008)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beta-cell fun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arallel-group trial. Lancet (London, England) 371(9626): 1753-1760.
[3]Kramer CK, Zinman B, Retnakaran R (2013)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1(1): 28-34.
[4]Galindo RJ, et al. Diabetes Care. 2023;dc222426.
[5]Kapitza C, Bode B, Ingwersen S H, et al. Preserved pharmacokinetic exposure and distinct glycemic effects of insulin degludec and liraglutide in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a fixed-ratio combination therapy[J]. J Clin Pharmacol, 2015, 55(12): 1369-1377.
[6]《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编写组.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 209-21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相关知识
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糖尿病患者怎样控制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Nature|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网址: 简单突破血糖控制困局:2型糖尿病患者借助新型降糖药重拾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86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