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癌 症,健康心理学第二版,2,本 章 目 录,病因:心理社会因素 癌症对患者的心理冲击 癌症的预防 心理干预,前 言,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近年来,癌症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呈上升趋势。它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而且还会产生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器官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普通民众已由过去对癌症的陌生,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恐惧,更有人甚者谈癌色变。,第一节 病因:心理社会因素,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病毒、环境中的化学因素、电离辐射有关,而在心理社会致病因素方面,健康心理学学家探讨了人格、生活事件、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一、心理社会因素(一)人格(Personality) Temoshok提出C型人格与癌症发生有关。 C 型行为模式,C 是癌症Cancer 的第一个字母,即易患癌症的行为模式,也叫C 型人格。它的特点是:被动、过于服从、无主见、过分耐心、回避冲突、压抑情感、不让任何负性情绪表现出来、屈从于权威,有依赖感。,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或者说是性格才不讨癌症的喜呢?,专家们指出:凡是表面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愤怒无助,苦苦挣扎的人,情感表达极度不良,久而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监控失衡致癌症的发生。当然,对这项研究工作还有待验证,对人格特征与癌症产生的关系下结论还有待研究的深入。,有些人格特征有助于减少癌症的患病率。这类人具有乐观、开朗、正直性格的人,当遇到心理应激反应时,也能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从而保护了自身的免疫功能性格良好的人,往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辩证的思维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较少忧愁和烦恼。,(二)生活事件(life events),早在1883年英国学者Snow就提出,250名患有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妇女,其中156 人都具有“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而发病”的病史,她们都遭遇了恶运(精神创伤)的打击,Snow的研究得出“精神因素可能是癌症病因中最强烈的一个因素”,这可能是关于生活事件影响癌症发生的第一份研究资料。,癌症患者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主要是重要情感丧失,如中年离婚、老年丧偶、丧子等。个体因此长期陷人负性情绪之中,同时伴有心理生理反应,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癌细胞有条件发生发展。,美国国家应激研究所所长Roschr在紧张与癌症一文中指出:对双胞胎白血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多数有过心理紊乱、动荡的事件或经历。患者多数倾向于因焦虑、愤怒、悲痛或绝望而引起的感情困惑或孤独。对妇女子宫癌的发病原因进行的回顾性调查表明,多数患者遭遇过重大不幸事件。,Ravindran等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典型和非典型心境恶劣患者循环系统中淋巴细胞的亚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抑郁症患者的NK细胞水平可能升高。焦虑可降低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Coplan等认为原发性肌纤维疼痛患者体内神经节苷脂受体和5-羟色胺水平的升高与恐慌性障碍有关。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负性情绪的压抑和不表达是癌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变量,即低水平的焦虑和高水平的防卫。,(三)情绪(emotion) 情绪是机体对事物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体验。 祖国医学早就提出情绪与癌症有关,指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名曰乳岩;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而美国克莱斯顿大学克森对产业工人中的肺癌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人在癌症查出之前,不是有绝望情绪,就是受到过极大的压抑。,Blumberg 对5O例癌症患者使用多项人格测定进行前瞻性研究后,发现存活时间短的患者具有被动、焦虑和缺乏应付紧张刺激的能力;相反存活时间长者具有开朗性格,能应付紧张刺激和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特点。,Greet(1983)在癌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中指出,抑郁情绪以及对生活事件采取消极压抑的应付方式与癌症的发生有关。Watson等对早期乳腺癌妇女生存率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得分高的妇女,5年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癌症心理调整量表的孤独无援和悲观失望得分高的妇女,5年复发或死亡危险性明显高于得分低的妇女。他认为抑郁、孤独无援、悲观失望与生存率降低有相关性。,(四)应对方式,应对是处理应激的策略与方法。,(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它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能使患者维持一定的良好状态,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对癌症治疗的疗效及其愈后也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是受一个人社交圈子的大小或在其社交圈内能否找到可信赖的个体影响的。在这方面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支持在癌症确诊后所充当的角色。,研究显示,80%的癌症患者希望自己得到心理支持,其中希望得到来自家属支持的占65.4%,来自于社会、社区支持的占10%,来自于专业人员支持的占24.6%。 其中,Geyer提出社会支持能减轻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另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的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六)生活方式(life style),生活方式因素在癌症开始和发展阶段发挥很大作用。 Smith等(1989)报道,30%的癌症患者涉及烟草的使用,35%涉及饮食,7%应归于生殖和性行为,3%应归于酒精。,1吸烟 烟草的使用是癌症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三分之一的癌症有关。 吸烟引起鳞状细胞肺癌的归因危险度男女分别为65.44和53.79。已知烟草可导致肺癌、膀胱癌、口腔癌、胰腺癌、肾癌、胃癌、喉癌和食管癌,还可能包括结肠癌。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种类、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和吸烟量有关。,Killed by Cigarette,2饮食和水 食物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与食物有关的各种致癌因素,大约导致了三分之一的癌症 动物脂肪及肉类可以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 患病机会; 食物中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可造成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 早期曾对水中有机氯与肝癌的关系作过研究。 过量酒精引起食道、咽、喉、肝、乳房和其他癌症。饮酒又吸烟者得某些癌症的危险性更高。,3 城市化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把小白鼠放入拥挤、震荡、嘈杂的环境之中,会促进小白鼠腹腔中种植癌症的生长,明显地增加了癌症的易患性,此时对其免疫系统进行检查,结果NK细胞功能明显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实验也有类似的结论。4性行为方式 早婚多育妇女宫颈癌多发,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说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与性行为和性卫生有关。,二、心理社会因素致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可引起机体细胞水平的系列变化,导致癌症发生。 心理因素与癌症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与五个系统的作用有关:心理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癌症本身。,(一)神经系统与癌症在癌症的发病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贯穿始终,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强烈的应激源通过神经系统对患者发生重要的影响。 癌症神经学认为,癌症是以神经系统为核心的人类免疫系统条件反射感应应答衰弱、丧失的结果。神经系统在整合传递和调节传递中出现的混乱给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造成了可乘之机,导致了正常细胞的应急失当而变态,最终致使内环境稳态遭到严重破坏,直至生命的解体。,具体机制如下:,(三)免疫系统与癌症,免疫系统是机体主要的癌症防御系统,其各组成部分在防御癌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总之,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患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来实现的。,第二节 癌症对患者的心理冲击,虽然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和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由于患病后的高死亡率,患者仍由于面临着死亡威胁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表现出各种强烈的心理反应。癌症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始终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这些与患者病情的轻重、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婚姻质量、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一定关系。 癌症患者在整个病程和康复中普遍存在的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焦虑与恐惧心理,许多人在确诊前疑为癌症时,患者可能会因潜在的“恐癌”心态而回避事实,就诊时避重就轻。不积极检查,将病情合理化。同时患者对诊断结果表现出期待性焦虑,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下降,这些反应可一直持续到患者知道自己诊断结果的时候。这个时期,患者易出现极度的焦虑,担心自己所得的病就是癌症,确诊后对自己患癌症感到非常恐惧。同时,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十分敏感,感情十分脆弱。,(二)否认与怀疑心理,患者在疾病确诊为癌症时,常会出现否认或怀疑态度,他们怀疑可能是医院误诊给弄错了,不愿也不敢相信。常表现为:烦躁、紧张、 焦虑等情绪不稳反应。行为上寻求帮助,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到处寻医求证。,(三)愤怒与沮丧心理,患者可有愤怒、攻击性行为等表现;有的患者会变得沮丧、悲观,感叹命运对自己不公,甚至绝望,出现轻生念头或自杀行为。,(四)回避与幻想心理,患者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证,出于对癌症的恐惧,不愿意面对自己患癌症这个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有时会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要求医生给予非癌症方法治疗。行为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易激惹等。,(五)认同与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的事实,这时患者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非常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但内心非常痛苦。此时对医护人员及家属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把“生”的希望甚至于日常生活护理全都交付给别人。沉浸在患者的角色中。但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非常的敏感。,(六)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癌症患者伴随着丧失,大都会产生较严重的抑郁情绪。 此时个体的行为表现主要有心境悲观,不愿与人交往;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表现呆板、迟钝、终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有度日如年之感;自身感觉很糟糕且常有自责、自罪倾向,自我评价显著降低,睡眠及食欲障碍等。,(七)悲观绝望心理,第三节癌症的预防,(一)病因预防1鉴定环境中的致、促癌剂,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2建立化学预防方法。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4合理营养膳食。要注意饮食、营养平衡,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不吃霉变、烧焦、过咸或过热的食物。5控制感染因素。如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等。,(二)筛查,筛查作为一种早期发现手段,在癌症防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早诊早治无症状癌变,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了癌症的发病率。 国际公认的比较有效的筛查包括以宫颈脱落细胞涂片筛检宫颈癌,乳腺自检、临床检查及x线摄影检查乳腺癌,大便潜血、肛门指诊、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等。,二、行为转变与健康促进,(一)关于癌症相关知识的教育 癌症患者除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外,他们还急于了解所患癌症的原因,以及癌症发生、发展、预防的情况,以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癌症患者比一般患者需要更多的知识以应对疾病,所以医护人员或者相关专业人士要给予适时的健康教育。(二)手术前的健康教育 对于要进行手术的癌症患者,他们承受着外科手术风险、手术疗效、并发症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因而要了解患者有全面了解手术的需求,医护人员要及时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经过、术中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预防措施,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依从性及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三)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对于马上进行手术的癌症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了解到术前准备项目和意义,手术室环境及设备,麻醉方法等,以此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心理;同时让患者了解心理因素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术后疼痛的表达与控制,引流管放置部位的目的,术后饮食特点及选择,戒烟,深呼吸,有效排痰,床上排便等,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顾虑。(四)心理疏导教育 癌症患者除经受躯体的痛苦外,还经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因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这些负性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医护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达到使患者恢复健康心态的目的。(五)化疗副作用的知识教育 化疗副作用对患者的打击,会使患者感到焦虑、担忧,医护人员要通过健康教育,给患者及时讲解化疗的有关知识和可能出的反应,增强患者调整自我心态的能力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三、癌症的社区健康教育,根据认知理论,癌症防治的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建立起健康信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而个体对采纳行为并取得成功的信心则是实现行为转变的保障。那如何进行癌症的社区健康教育呢? 癌症的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癌症这一疾病的介绍、防癌知识、以及如何疏导负性情绪反应等。,(一)确定癌症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主要就是确定进行健康教育的范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进行效果评估等工作。(二)印发癌症防治手册1.手册的主要内容(1)癌症的介绍:包括癌症的高危人群的界定、癌症的诊断与治疗、致病因素等。(2)易感人群的人格特征。(3)防治癌症的生活方式教育。,(三)绘制防癌社区宣传板报1. 宣传板报主要内容:根据宣传手册的内容分期进行板报的制作,主要包括前文提到的手册中疾病介绍、人格与癌症的关系、生活方式教育等三方面。2. 宣传板报更改的时间设置:每个礼拜更换一期板报,板报要注意色彩搭配和文字的清晰整洁,社区居民经过时可以引起社区居民的注意,达到健康教育的效果。(四)定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讲座,第四节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作用机理目前认为:心理干预能改善情绪,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使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一、干预原则,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
相关知识
02健康评估定稿第三章心理评估、第四章社会...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ppt
第十章 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健康心理学第九章成瘾行为
第1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
4第四章家庭健康护理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PPT课件】
第十章 女性心理与成功
健康心理学第六章
第四章工作压力与健康
网址: 健康心理学第十四章 https://m.trfsz.com/newsview93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