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疗机构如何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服务品质

医疗机构如何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服务品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4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上年提升了2.17个百分点,达到了31.87%。然而,我们仍需正视一个严峻的问题——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仍待提高。这背后,与他们的年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紧密相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医疗机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01提高健康素养

▲ 普及健康知识

普及健康知识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通过健康讲座、义诊、宣传资料、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等多种途径,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其健康意识。医疗机构可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各类健康讲座、义诊活动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老年人广泛传播健康知识。这些活动应涵盖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康复技巧等内容,旨在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同时,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现代科技手段,医疗机构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 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是关键。由于慢性病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因此医疗机构应特别重视这一领域的工作。医疗机构需组建多专业团队,通过随访、监测、治疗及指导等综合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慢性病管理服务。通过组建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专家等组成的团队,并采取定期随访、病情监测、药物治疗、营养指导以及运动处方等综合措施,医疗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防控也不容忽视。面对传染病对老年群体的潜在威胁,医疗机构需采取全面而有效的防控策略。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教育,普及预防及治疗方法,培养老年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这包括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普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等。此外,医疗机构还应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解答老年人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疑问,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02心理健康与中医养生

▲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守护老年人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帮助老年人管理负面情绪,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升心理韧性。面对生活变迁与身体衰老,不少老年人会陷入焦虑、抑郁的困扰。医疗机构需高度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通过精湛技巧,助其化解负面情绪,强化心理韧性。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提升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认知,鼓励其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 推广中医养生

推广中医养生,传承中医文化。中医养生对老年人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讲座及个性化方案,普及中医养生理念,弘扬中医文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品质。医疗机构应积极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为老年人带来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可邀请中医专家定期举办讲座,传授中医养生的理念、方法和技能,增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的认同感。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

相关知识

养老机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卫生健康委员会】强化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全面提升老年服务能力
优化医疗资源,构建全面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的全面行动
养老服务机构应如何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海豚健康云】养老机构如何通过健康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健康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策略
北京市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卫健委:医疗卫生健康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专家:全面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的基础

网址: 医疗机构如何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服务品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