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食品加工厂卫生规范与操作手册.doc

食品加工厂卫生规范与操作手册.doc

文档简介

食品加工厂卫生规范与操作手册TOCo"1-2"hu31487第1章食品加工厂基本要求674291.1厂房与设施642871.1.1厂房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生产环境整洁、卫生、安全。618241.1.2厂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6211211.1.3生产区域应合理布局,生熟食品加工区应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6151731.1.4厂房内应设置足够的更衣室、洗手间、消毒间等辅助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6237931.1.5厂房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洁,无裂缝、脱落等现象。6281461.2设备与工具6315101.2.1设备与工具应选用无毒、无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6278121.2.2设备与工具的安装、布局应便于操作、维护和清洁。61901.2.3设备与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卫生安全。6120501.2.4遵循设备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6136631.2.5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151181.3食品原料与辅料6150861.3.1采购的食品原料与辅料应具备合格证明,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7144601.3.2原料与辅料应进行严格验收,保证无霉变、无虫害、无杂质。7308381.3.3原料与辅料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防止交叉污染。7158801.3.4储存原料与辅料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737121.3.5原料与辅料的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合理控制库存,防止过期。7257271.4人员要求7193281.4.1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相关要求。7240521.4.2员工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和卫生知识。722761.4.3员工进入生产区域前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必要时进行手部消毒。7304941.4.4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不得吸烟、吐痰等。7239371.4.5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为污染。723696第2章卫生管理规范7144422.1卫生管理体系727432.1.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7203412.1.2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加工厂的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7181132.1.3制定卫生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卫生职责和权限。7263632.1.4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7122582.1.5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场所、设备、人员等进行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7257562.2清洁与消毒7131992.2.1制定清洁与消毒计划,明确清洁与消毒的对象、频次、方法和责任人。7279112.2.2对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工作台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证其卫生符合要求。7175642.2.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833492.2.4建立清洁与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对象、方法和效果。8298082.2.5定期检查清洁与消毒效果,发觉问题及时整改。8124782.3废弃物处理8180852.3.1制定废弃物处理规定,明确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要求。8324302.3.2废弃物应分类收集,不得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混放。868572.3.3废弃物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食品和环境。896032.3.4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895102.3.5建立废弃物处理记录制度,记录废弃物的来源、种类、数量和处理情况。8204752.4食品安全风险防控8303862.4.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控。8244772.4.2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8219112.4.3加强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进货查验,保证进货渠道合法、质量可靠。8188532.4.4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8294342.4.5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841442.4.6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控体系。812256第3章生产工艺流程卫生要求8250933.1原料处理8292903.1.1原料验收8321083.1.2原料储存9219503.1.3原料预处理958733.2加工过程946863.2.1加工设备卫生9192053.2.2生产环境9106013.2.3工艺流程控制966143.2.4人员卫生9302583.3成品包装999553.3.1包装材料960043.3.2包装过程卫生95193.3.3成品标识92343.4贮存与运输10118023.4.1成品贮存10143243.4.2成品运输10310613.4.3成品交付107893第4章厂房与设施卫生管理1077084.1厂房布局1027884.1.1厂房设计应遵循合理布局、分区明确、便于清洁、消毒和保养的原则。1058564.1.2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1013784.1.3生产车间应设置合理的工艺流程,保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运输路线短捷、明确,避免逆流和交叉。1097744.1.4厂房内部应设置足够的通风、照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10214484.1.5厂房地面、墙面应采用易于清洁、耐磨损、防潮、防滑的材料。10235974.2设施设备卫生1030264.2.1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表面无污垢、霉变。10279284.2.2设备的维修、保养应在清洁、消毒后进行,避免交叉污染。10226734.2.3传输带、容器、工具等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卫生。1021684.2.4冷藏、冷冻设备应定期检查温度,保证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安全。103204.2.5食品接触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害物质。1079694.3环境卫生1019854.3.1厂房内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地面、墙面、天花板的清洁。10138994.3.2厂房内禁止吸烟、吐痰,禁止携带宠物进入。1191834.3.3厂房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废弃物。1162024.3.4垃圾箱应定期清理,避免滋生细菌、病毒。11188954.3.5厂房内应设置足够的洗手设施,保证员工洗手方便。11305434.4防虫害与防鼠害1175564.4.1厂房应定期进行虫害、鼠害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11323784.4.2厂房内应设置防虫、防鼠设施,如纱窗、密封门、挡鼠板等。114614.4.3食品原料、成品应妥善存放,避免吸引虫害、鼠害。11251874.4.4厂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以防虫害、鼠害误食。11105964.4.5发觉虫害、鼠害问题,应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保证食品安全。1124778第5章设备与工具卫生管理113285.1设备选型与布局11184115.1.1设备选型11182065.1.2设备布局11117465.2设备清洁与维护11295525.2.1清洁要求111065.2.2维护要求1279325.3工具清洁与消毒128885.3.1清洁与消毒方法1223885.3.2清洁与消毒要求12316055.4检测仪器校准12137345.4.1校准要求12169605.4.2校准管理1325629第6章食品原料与辅料卫生管理13317356.1原料验收13324546.1.1原料验收标准1338906.1.2原料验收流程13275426.1.3验收记录13258286.2原料贮存13264256.2.1贮存条件1321546.2.2贮存管理1349856.2.3贮存记录14125076.3辅料管理14157976.3.1辅料采购与验收14179456.3.2辅料贮存14179866.3.3辅料使用14182326.4验证与检测1460656.4.1验证计划14258996.4.2检测项目14218256.4.3检测记录14317106.4.4检测结果处理1425113第7章人员卫生与培训1495117.1人员健康管理15120147.1.1健康检查15154127.1.2健康档案管理15272057.2个人卫生要求1575117.2.1仪容仪表15203487.2.2个人卫生习惯1534377.3卫生培训15294847.3.1培训内容15197547.3.2培训方式1681137.4操作技能培训16163977.4.1培训内容16109657.4.2培训方式163030第8章质量控制与检验16138128.1质量控制体系16319128.1.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1651358.1.2质量控制人员职责1669778.1.3质量控制制度16116888.2食品检验1735658.2.1检验项目17144348.2.2检验方法17251228.2.3检验频次1722328.3抽样检验1730448.3.1抽样原则17138938.3.2抽样方法1744518.3.3抽样检验结果处理17203398.4不合格品处理17195728.4.1不合格品判定17326578.4.2不合格品标识17145398.4.3不合格品处理措施18252438.4.4不合格品追溯与记录1815656第9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18236069.1食品安全政策1838019.1.1本食品加工厂秉承“食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18132409.1.2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1826119.1.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1813259.1.4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18286599.2食品安全目标18224509.2.1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18140019.2.2原料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不合格原料不进入生产环节。18275669.2.3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18227209.2.4提高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18101439.2.5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保证其有效运行。1826079.3食品安全追溯体系181629.3.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可追溯。18245309.3.2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把关,记录相关信息,保证来源可靠。18255629.3.3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记录生产数据,保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19305749.3.4建立成品档案,记录产品销售信息,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依据。1941879.3.5定期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19293209.4食品安全应急预案1934139.4.1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19246769.4.2明确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处理措施。1916679.4.3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食品安全的技能。19228349.4.4建立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并处理食品安全。19269289.4.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食品安全得到有效控制。1923428第10章持续改进与客户满意度191185810.1持续改进191803910.1.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保证持续改进工作的落实。192522610.1.2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192412710.1.3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卫生规范和操作要求的认识,提升员工操作技能。191715610.1.4数据分析与利用: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93019610.1.5改进措施的实施与跟踪:对已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保证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191602310.2内部审核192887510.2.1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根据生产周期和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计划,保证审核工作全面、有序进行。192573910.2.2内部审核员选拔与培训: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内部审核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审核能力。20771810.2.3内部审核程序:明确内部审核程序,包括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和问题整改等环节。202225810.2.4审核问题整改:对内部审核中发觉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保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202025910.3客户满意度调查201753710.3.1制定客户满意度调查计划: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食品加工厂卫生规范与操作的评价。201473010.3.2设计调查问卷:根据客户需求和食品加工厂特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02002110.3.3调查结果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客户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制定改进措施。20699110.3.4改进措施的实施与跟踪:根据调查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以提高客户满意度。20803210.4外部审核与认证202739410.4.1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选择具有权威性和良好信誉的认证机构,进行外部审核与认证。202938410.4.2准备认证资料: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保证认证过程的顺利进行。20125310.4.3外部审核程序:了解并遵循外部审核程序,积极配合审核员开展审核工作。202200510.4.4认证后管理:获得认证后,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维护认证成果。20第1章食品加工厂基本要求1.1厂房与设施1.1.1厂房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生产环境整洁、卫生、安全。1.1.2厂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1.1.3生产区域应合理布局,生熟食品加工区应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1.1.4厂房内应设置足够的更衣室、洗手间、消毒间等辅助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1.1.5厂房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洁,无裂缝、脱落等现象。1.2设备与工具1.2.1设备与工具应选用无毒、无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1.2.2设备与工具的安装、布局应便于操作、维护和清洁。1.2.3设备与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卫生安全。1.2.4遵循设备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1.2.5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3食品原料与辅料1.3.1采购的食品原料与辅料应具备合格证明,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3.2原料与辅料应进行严格验收,保证无霉变、无虫害、无杂质。1.3.3原料与辅料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防止交叉污染。1.3.4储存原料与辅料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1.3.5原料与辅料的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合理控制库存,防止过期。1.4人员要求1.4.1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相关要求。1.4.2员工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和卫生知识。1.4.3员工进入生产区域前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必要时进行手部消毒。1.4.4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不得吸烟、吐痰等。1.4.5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为污染。第2章卫生管理规范2.1卫生管理体系2.1.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2.1.2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加工厂的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2.1.3制定卫生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卫生职责和权限。2.1.4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2.1.5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场所、设备、人员等进行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2.2清洁与消毒2.2.1制定清洁与消毒计划,明确清洁与消毒的对象、频次、方法和责任人。2.2.2对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工作台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证其卫生符合要求。2.2.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2.2.4建立清洁与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对象、方法和效果。2.2.5定期检查清洁与消毒效果,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3废弃物处理2.3.1制定废弃物处理规定,明确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要求。2.3.2废弃物应分类收集,不得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混放。2.3.3废弃物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食品和环境。2.3.4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3.5建立废弃物处理记录制度,记录废弃物的来源、种类、数量和处理情况。2.4食品安全风险防控2.4.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控。2.4.2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2.4.3加强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进货查验,保证进货渠道合法、质量可靠。2.4.4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4.5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2.4.6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控体系。第3章生产工艺流程卫生要求3.1原料处理3.1.1原料验收原料到达加工厂后,需对其进行验收,保证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验收过程中,对原料的色泽、气味、新鲜度等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变质、污染的原料。3.1.2原料储存原料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卫生,分类分区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储存环境需符合原料特性要求,如温度、湿度等。定期对原料进行翻堆、检查,防止原料变质。3.1.3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过程应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清洗、切割、浸泡等。预处理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保证卫生。3.2加工过程3.2.1加工设备卫生加工设备应选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质,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设备表面无污垢、无细菌滋生。3.2.2生产环境生产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3.2.3工艺流程控制严格遵循工艺流程,保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要求。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防止微生物污染。3.2.4人员卫生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需进行更衣、洗手、戴口罩等卫生措施。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3.3成品包装3.3.1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质,不得使用回收料、劣质材料等。3.3.2包装过程卫生包装过程中,设备、工具等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包装环境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微生物污染。3.3.3成品标识成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等信息,便于追溯。3.4贮存与运输3.4.1成品贮存成品贮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成品应按生产日期、批次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3.4.2成品运输成品运输过程中,应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防晒、防挤压。3.4.3成品交付成品交付时,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向客户说明产品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卫生要求,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第4章厂房与设施卫生管理4.1厂房布局4.1.1厂房设计应遵循合理布局、分区明确、便于清洁、消毒和保养的原则。4.1.2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4.1.3生产车间应设置合理的工艺流程,保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运输路线短捷、明确,避免逆流和交叉。4.1.4厂房内部应设置足够的通风、照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4.1.5厂房地面、墙面应采用易于清洁、耐磨损、防潮、防滑的材料。4.2设施设备卫生4.2.1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表面无污垢、霉变。4.2.2设备的维修、保养应在清洁、消毒后进行,避免交叉污染。4.2.3传输带、容器、工具等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卫生。4.2.4冷藏、冷冻设备应定期检查温度,保证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安全。4.2.5食品接触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害物质。4.3环境卫生4.3.1厂房内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地面、墙面、天花板的清洁。4.3.2厂房内禁止吸烟、吐痰,禁止携带宠物进入。4.3.3厂房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废弃物。4.3.4垃圾箱应定期清理,避免滋生细菌、病毒。4.3.5厂房内应设置足够的洗手设施,保证员工洗手方便。4.4防虫害与防鼠害4.4.1厂房应定期进行虫害、鼠害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4.2厂房内应设置防虫、防鼠设施,如纱窗、密封门、挡鼠板等。4.4.3食品原料、成品应妥善存放,避免吸引虫害、鼠害。4.4.4厂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以防虫害、鼠害误食。4.4.5发觉虫害、鼠害问题,应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保证食品安全。第5章设备与工具卫生管理5.1设备选型与布局5.1.1设备选型食品加工厂在设备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材质:应选用无毒、无味、不吸水、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2)设备结构:应简洁、易于拆装、便于清洁和维护;(3)设备功能:应满足生产需求,具备稳定的运行功能;(4)设备安全性: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食品安全。5.1.2设备布局设备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产流程合理:保证原料、半成品、成品流向清晰,避免交叉污染;(2)操作便捷:设备布局应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减少不必要的移动;(3)通风良好:设备布局应考虑通风需求,保证生产环境整洁;(4)安全通道:设备布局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便于紧急情况下的疏散。5.2设备清洁与维护5.2.1清洁要求设备清洁应做到以下几点:(1)清洁剂: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清洁剂,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2)清洁工具:使用专用清洁工具,避免交叉污染;(3)清洁频率: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制定清洁计划,保证设备表面、内部及四周环境的清洁;(4)清洁方法: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彻底清除设备上的污物。5.2.2维护要求设备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维修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备品备件:储备必要的备品备件,以便及时更换;(4)设备更新: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设备。5.3工具清洁与消毒5.3.1清洁与消毒方法工具清洁与消毒应采用以下方法:(1)物理方法:清洗、擦拭、刷洗等;(2)化学方法: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3)生物方法:使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清洁与消毒。5.3.2清洁与消毒要求工具清洁与消毒应满足以下要求:(1)清洁:保证工具表面、内部无污物、油脂等杂质;(2)消毒:杀灭或去除工具上的病原微生物,达到卫生要求;(3)存放:清洁与消毒后的工具应存放于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二次污染。5.4检测仪器校准5.4.1校准要求检测仪器校准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校准:根据仪器使用频率及功能要求,制定校准计划;(2)校准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3)校准记录:记录校准结果,便于追溯和分析;(4)校准合格:保证检测仪器在校准周期内合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4.2校准管理检测仪器校准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校准人员: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校准;(2)校准设备:使用合格的校准设备;(3)校准环境:校准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影响校准结果;(4)校准记录:校准记录应完整、真实、准确,并存档备查。第6章食品原料与辅料卫生管理6.1原料验收6.1.1原料验收标准原料验收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保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重点关注原料的色泽、气味、滋味、形态等感官指标,以及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安全指标。6.1.2原料验收流程(1)核对采购订单,确认原料种类、数量、规格等;(2)检查原料包装、标识、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3)对原料进行感官检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测;(4)验收合格的原料,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原料,予以拒收或退货。6.1.3验收记录原料验收过程应详细记录,包括原料名称、批次、验收日期、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便于追溯。6.2原料贮存6.2.1贮存条件原料应根据其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贮存方式、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原料质量稳定。6.2.2贮存管理(1)原料应按照种类、批次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2)定期检查原料贮存环境,保证符合要求;(3)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原料过期;(4)对易变质原料进行定期翻堆、通风,防止霉变、变质。6.2.3贮存记录原料贮存过程应详细记录,包括原料名称、批次、入库日期、出库日期、贮存条件等,便于追溯。6.3辅料管理6.3.1辅料采购与验收辅料采购与验收参照原料验收的相关要求执行。6.3.2辅料贮存辅料应根据其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贮存方式、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受潮、变质。6.3.3辅料使用(1)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使用辅料,不得随意更改;(2)保证辅料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3)严禁使用过期、变质的辅料。6.4验证与检测6.4.1验证计划制定原料与辅料验收、贮存等环节的验证计划,保证各项卫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6.4.2检测项目定期对原料、辅料进行微生物、理化指标、重金属等项目的检测,保证食品安全。6.4.3检测记录检测过程应详细记录,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日期、检测结果等,便于追溯。6.4.4检测结果处理对检测不合格的原料、辅料,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退货、销毁等,并追溯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第7章人员卫生与培训7.1人员健康管理本节主要阐述食品加工厂对员工健康管理的相关规定。食品加工厂应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保证其符合相关卫生要求。还需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保证员工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7.1.1健康检查新员工入职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在岗员工每半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保证身体健康;员工如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疾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直至痊愈。7.1.2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等;健康档案应妥善保管,防止泄露员工隐私。7.2个人卫生要求本节主要阐述食品加工厂对员工个人卫生的要求,以保证食品安全。7.2.1仪容仪表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手套等;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员工不得佩戴饰品,不得涂抹指甲油。7.2.2个人卫生习惯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等;严禁在生产车间内吸烟、饮食;员工不得携带私人物品进入生产车间。7.3卫生培训本节主要阐述食品加工厂对员工卫生培训的相关要求。7.3.1培训内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加工厂卫生管理制度;个人卫生知识与技能;食品加工工艺与卫生要求。7.3.2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分组讨论、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定期开展培训,保证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未达标员工进行补训。7.4操作技能培训本节主要阐述食品加工厂对员工操作技能培训的相关要求。7.4.1培训内容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食品加工工艺流程;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异常情况处理方法。7.4.2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培训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考核,保证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第8章质量控制与检验8.1质量控制体系8.1.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食品加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产品的食品安全与品质。该体系应涵盖原料采购、加工生产、成品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8.1.2质量控制人员职责明确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检验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8.1.3质量控制制度制定并执行以下质量控制制度:1)原料验收制度;2)生产过程控制制度;3)成品验收制度;4)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质量改进制度。8.2食品检验8.2.1检验项目食品检验应包括以下项目:1)感官指标:色泽、气味、口感、组织状态等;2)理化指标: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3)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4)其他指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8.2.2检验方法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2.3检验频次根据产品种类、生产批次、储存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检验频次,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8.3抽样检验8.3.1抽样原则抽样检验应遵循以下原则:1)随机抽样;2)样品具有代表性;3)抽样数量符合相关规定。8.3.2抽样方法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保证抽样结果的科学性。8.3.3抽样检验结果处理根据抽样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合格判定。若发觉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追溯,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8.4不合格品处理8.4.1不合格品判定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按照不合格品判定标准进行判定。8.4.2不合格品标识对不合格品进行明确标识,隔离存放,防止误用。8.4.3不合格品处理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返工或修复;2)降级使用;3)销毁;4)退货。8.4.4不合格品追溯与记录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利于质量改进。第9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9.1食品安全政策9.1.1本食品加工厂秉承“食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9.1.2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9.1.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9.1.4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9.2食品安全目标9.2.1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9.2.2原料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不

相关知识

食品加工厂卫生规范手册.doc
食品加工行业卫生标准与操作规范.docx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与卫生标准.docx
健康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与标准.doc
食品加工行业卫生规范.pdf
食品加工安全卫生规范.docx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加工安全卫生规范
《调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及《食用畜禽副产品加工卫生规范》要点解读
食品加工卫生管理规定

网址: 食品加工厂卫生规范与操作手册.doc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1428.html